• 43阅读
  • 0回复

享乐与忧患——公民道德建设新论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6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享乐与忧患
  ——公民道德建设新论之三
  津江
  如何对待享乐与忧患?这是当前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需要正确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许有人会问:现在时代不同了,中国人民早已站立起来,并且正在富裕起来,多讲点享受也未尝不可,何必老是忧于危难呢?
  当然,我们的奋斗是为了使广大人民过上越来越富裕美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自然许可人们得到应有的享受。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根据自己的条件逐步提高消费水平,也无可厚非。但作为追求进步、志在事业的人,应当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懂得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长期性、艰巨性,应当提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人民的苦乐、国家的安危和发展前途为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精神,不能缺少忧患意识。
  回顾国歌的确定过程,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新政协筹委会讨论是否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时,毛泽东、周恩来针对一些人提出的修改歌词的意见,深谋远虑地指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没有过时,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敌人,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与会同志一致表示,歌词不宜修改。代国歌就是这样定下来的。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达了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几十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近些年来,面对风云激荡的世界形势,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要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蕴涵着不忘过去的告诫、不满现状的警示和面向未来的思考。“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我国从近代以来,一部受辱挨打、不屈抗争、顽强拼搏的历史,铭刻着多少仁人救亡图存、慷慨捐躯的业绩,又谱写了多少志士发愤图强、激流勇进的壮歌!其间闪耀出的因忧患而奋起、历磨难而愈坚的民族之光,自当成为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而今,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前面的路并不平坦。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在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接力奋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我们还将迎接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岂能有丝毫的懈怠?忧患意识反映了历史发展总趋势中包含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说明我们的理想必须经过长期的、需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的奋斗才能最终实现。
  乐与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依一定条件而相互联结,又依一定条件而相互转化。在胜利的时候,在成功的面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里,如果让骄傲自满、贪图安逸、沉湎享乐的思想滋长起来,神经就会麻木不仁,头脑就会解除武装,从而导致颓废丧志乃至走向灭亡,这正是“始作骄奢本,终为祸乱根”。对一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也是这样。而乐不忘忧,居安思危,为国家共分忧,与群众同甘苦,就能够戒骄戒躁,磨砺意志,自强不息。这是成才之所需,更是兴国之所望。
  时代发展已将“大任”降于当代中国人的肩上。但能不能担起这个“大任”,还取决于自身的本领和素质。耽于享乐、盲目乐观,显然难以成为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材。而只有常怀忧患,不懈奋斗,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刻苦的锻炼,不断提高修养,才能成为柱石中坚,不辱使命,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奋斗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