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伯利恒的圣诞钟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11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旅人心语

  伯利恒的圣诞钟声
黄培昭
每年岁末圣诞期间,宗教圣城伯利恒最为热闹。在肃穆的管风琴声伴奏下,映着一簇簇摇曳闪烁的烛光,成千上万的基督教徒专心致志地做弥撒,此情此景,已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脑海。然而,刚刚过去的圣诞节,伯利恒却异常的冷清、空落乃至悲凉。
  由耶路撒冷驱车南下,不消半个时辰,便到了伯利恒地界。照例,通向城内的主要路段,都设有以军的检查哨卡,可以移动的钢筋水泥墩前,?G悍的以色列士兵一丝不苟地盘查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警惕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目标。他们对外国人倒很客气,不用费事,边说着“圣诞快乐”、“祝你好运”,边腾出持枪的右手潇洒地一扬,就算放行了。入城,只见街道上不少地方坑坑洼洼,石块、瓦砾和碎砖不时扑入眼帘,许多地方还残存着燃烧过的汽车轮胎的灰烬。路上行人和车辆都很少,多数店铺铁将军把门,开着的也顾客稀寥。此前,我在当地的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评论,说“流血冲突已使伯利恒沦为一座死亡之城”。对此我总有些犯疑,这下置身其间,眼见为实了,不说全然是死亡之城吧,起码是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的。
  想想这也难怪,巴以冲突不断激化,大批的无辜百姓被夺去了生命,双方的经济都蒙受着巨大的损失,收入主要依赖宗教旅游业的伯利恒自然难逃厄运。临近市中心的“天堂饭店”在同行中一度颇负盛名,近来也每况愈下了。老板巴希勒介绍说,以前这里总是游客如云,客房供不应求,现在客户还不足以前的1/4。
  “日子难挨啊,眼下连店员的薪水都快开不出了。”他满脸郁悒地说。
  天堂饭店曾数次遭到以军的枪击,现在有些窗户还未来得及修葺,打碎的玻璃仍留在上面。这样的饭店谁还敢舍命入住呢?伯利恒市内人口只有4万,而正常年份络绎前来的四方游客则高达200多万。可随着冲突加剧,连美国政府都发布公告,禁止公民涉足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一“高危地区”,这样,伯利恒的客流量大幅减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城里的圣诞大教堂,是传说中耶稣呱呱坠地之处,每年一度的圣诞大弥撒就在那里举行,成为牵动全球目光的一道“圣景”。所有的媒体都注意到,7年来一直参加圣诞弥撒仪式的阿拉法特第一次被以色列禁止前来。但神职人员还是为他准备了座位,并在椅背上搭着与他平日佩戴的一模一样的巴勒斯坦方巾,象征性地表示阿拉法特的出席。弥撒仪式十分隆重,教徒们全神贯注地默念、吟诵、祈祷,并齐声高唱颂主曲,神态依然那么虔诚,气氛依然那么庄严,而人数却远远少于往年了。这季节,是伯利恒最冷的时候,但以往万头攒动、摩肩接踵的喧嚷人群,仿佛构成一层层无形的热浪,早把严寒驱赶得踪迹皆无。这会儿呢,你分明感到全身不时掠过阵阵袭人的寒意。
  终于,雄浑的圣诞钟声响了。循声望去,只见教堂的顶端,旧墙斑驳,霉苔累累,一口偌大的圣磬正在一下下地被敲打着。这令全世界亿万基督徒魂牵梦绕的钟声,本该是温馨、悠远而神圣的,可现在听来却充满了呜咽、哀怨和忧伤。这使我不无忧虑地思忖:来年,伯利恒的上空,又将回荡起怎样的圣诞钟声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