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莫让CBA成为无本之木——写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开赛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9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莫让CBA成为无本之木
——写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开赛之际
萧鸣
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男子八强女子四强比赛,将于4月19日在山东科技大学拉开战幕。尽管以前有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转播,这项赛事仍然没有引起舆论和球迷的足够重视。
  CUBA联赛的创办参照了NCAA
  (美国大学篮球联赛)的经验。每年的3月,是美国大学篮球联赛的高潮,所谓美国体坛“疯狂3月”,指的就是大学篮球联赛。如果没有亲临其境,你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期间大学篮球联赛的声势和光芒竟然盖过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今年全美大学男篮四强战每场比赛的现场观众都达5万多人,仅这一点,足以说明NCAA的上座率远远高于NBA。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情景怎样呢?
  在泰安的山东科大,在其他举办CUBA的东道主校园内,无疑这是一项牵动众多青年学生心的火爆的文化体育活动。然而,CUBA举办以来,它的影响力、辐射力基本上未跨出校园圈子,没有成为具有很大社会影响的体育比赛。
  CUBA的创办者和组织者为了推广宣传这一赛事,耗费了很大精力和财力,想了很多点子,它还是没能像NCAA在美国可以与NBA并驾齐驱一
 样,在中国能与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争奇斗艳。寻找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它的竞技水平不够高。然而,美国大学篮球赛的水平也是无法与职业篮球赛的水平相提并论的,为什么人家的大学篮球联赛那样火爆?
  其实,中国大学篮球联赛不大受关注的表面原因是水平不高,深层次原因在于体制。不是我们的高校不想开展篮球运动,不想培养篮球尖子,而是过去那种只有体育部门一家办体育、好苗子从小就抽走、好教练都集中在体委的作法,挫伤了教育部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积极性,也造成了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的局面。眼下,CBA看起来很繁荣火爆,像上海东方与八一火箭的夺冠大战的确非常吸引人,可是背后隐藏的一些潜在危机却很少有人觉察。中国篮球的后备人才库目前主要在各地体育部门所属的青年队、体校那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奥运战略的推行,如今许多地方体育部门发展大球集体项目越来越力不从心,有的不得不砍掉三大球队伍编制。职业联赛下面层次的乙级联赛、青年联赛都面临队伍少、经费缺乏的问题,关注的人也不多。如果再不开辟新的人才来源渠道,长久下去,CBA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美国篮球从没有青黄不接、后备力量匮乏之虞。原因在于,美国篮球的基础在大中小学校,美国大学甲级篮球队有320多支,加上乙级队、丙级队等共1500多支,拥有篮球运动员数万人,这些大学篮球选手又是从50多万高中篮球队员中选拔出来的。这个普及面比起我们仅靠体育部门办体校、专业队不知大多少倍。
  创办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要改变中国篮球基础薄弱的局面,闯出一条培养篮球人才的新路。尽管这个联赛目前水平还不很高,还不大受关注,但它孕育着中国篮球未来的希望,也符合现代体育和教育发展的潮流。因此,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CUBA一定会壮大起来、精彩起来,说不定还会开创自己的“疯狂时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