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空手而归还是有所斩获——关于鲍威尔中东斡旋的对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9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空手而归还是有所斩获
  ——关于鲍威尔中东斡旋的对谈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驻埃及记者 徐平 国际部编辑 许宏治
  许宏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中东之行已于4月17日结束。他先后访问了摩洛哥、埃及、西班牙、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嫰。在此期间,他与以色列总理沙龙举行了3次会谈,并前往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与被以军围困的阿拉法特举行了两次会谈,但未能促使双方达成任何协议。而鲍威尔1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他此次对中东地区的访问取得了成功。请对此谈谈看法。
  任毓骏:鲍威尔这次中东之行,既没有能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停火协议,也未能让以色列承诺从巴控区撤军。不少美国媒体用“没有突破”、“毫无成果可言”,甚至“空手而归”来概括鲍威尔的中东之行。
  鲍威尔这次出访中东难以取得成果早在预料之中。他这次斡旋使命可谓“理不直,气不壮”。从他两次与阿拉法特的会谈来看,对巴方提出的条件可以说“理不直”,都是阿拉法特难以接受和无法做到的。鲍威尔一再要求巴勒斯坦方面交出以色列提出的所谓“通缉犯”,并声称这些通缉犯就躲藏在拉马拉阿拉法特的总部大院里。鲍威尔在与阿拉法特进行了第二次会谈后向记者说,阿拉法特必须做出决定,结束恐怖主义。他表示,对阿拉法特未能阻止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攻击以色列平民感到失望。从3月底以来,阿拉法特失去了人身自由,连见到自己的助手都非常困难,又如何能“解除恐怖分子的设施”,制止“自杀性爆炸事件”?
  而美国对沙龙的要求,鲍威尔则可谓“气不壮”。有分析认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攻击,可以说是“步美国的后尘”。为了缉拿本·拉登,美国出兵阿富汗。布什曾辩解说,攻击另外一个国家并非侵略,而是“自卫行动”。于是沙龙说,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是行使其“自卫权”。攻击恐怖分子的战争是没有边界的战争。以色列政府发言人曾对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记者说:“一个人在超级市场或餐厅中引爆炸弹,与一个人驾驶飞机撞击摩天大楼,其意义是完全相同的,那都是恐怖分子的恐怖攻击。”在当今世界,美国和以色列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以色列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是“按着美国的节拍跳舞”。美国对以的批评,实际上是“小骂大帮忙”。就在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巴控区大举进攻之际,布什还一再对沙龙的行动表示“理解”,并声称巴以紧张局势“是阿拉法特自己造成的”,他“没有兑现反恐承诺”。
  许宏治:以巴对鲍威尔的斡旋持截然不同的看法。以色列国防部长本·埃利泽认为,鲍威尔“成功地完成了中东之行的使命”。而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指出,鲍威尔离开时,中东局势比他来以前“更加糟糕”。巴方还发表声明说,阿拉法特同鲍威尔的会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会谈是“令人悲伤”的。看来,各方对鲍威尔中东之行的评价差异很大。
  徐平:鲍威尔这次中东之行确实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以色列有权自卫”名义下支持以色列“中东反恐”的根本政策没有改变;它虽然口头上承认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的民选总统,但漠视阿拉法特的地位与存在的根本立场没有改变。以至鲍威尔斡旋到最后,阿拉伯方面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失望,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甚至拒绝会见鲍威尔。而以色列看出美国仍然采取偏袒它的立场,自然是满意的。
  鲍威尔此行也不能说空手而归,因为他再次领略了巴以争端的艰巨与复杂,并对如何界定国际恐怖主义、“中东反恐”到底该反谁以及如何反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阿拉伯世界一再坚持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正义斗争不能算恐怖行动。而以色列不但将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当作恐怖组织打击,还把阿拉法特算作恐怖头子,意欲废之。处在这种情况下的鲍威尔在中东斡旋,其成效如何不难得知。以色列允诺一周后撤军,但不会对阿拉法特解禁。阿拉伯方面要求公正合理地解决巴以问题。看来中东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许宏治:鲍威尔在结束这次中东之行时表示,美国还将继续在中东进行斡旋。美国的打算究竟是什么?
  徐平:鲍威尔表示他的斡旋努力并没结束,还会继续下去;尽管没有确定具体时间,他会很快重返中东。美国这么做当然有其目的。它想继续维持国际反恐联盟,并适时实施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不过阿拉伯世界在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同时,传递的一个最强烈的信息就是:“中东地区不能同时承受两个战场。”如果现在来解读这一信息,可以这样来理解阿拉伯方面的和平努力:他们希望美国尽最大可能首先帮助解决巴以冲突,同时阿拉伯国家会尽最大努力来说服伊拉克接受和满足美国关于武器核查等要求,从而避免可能的对伊军事打击。美国对此当然心领神会,所以就有了外界看来美国近期在巴以问题上的一些变化。
  任毓骏:美国要求以色列从巴勒斯坦领土撤军和派遣鲍威尔出访中东的决定,并不是布什政府主动做出的,而是因为沙龙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了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声誉和它的“反恐战略”。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激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连原来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一些穆斯林国家也对美国非常不满。于是,布什不得不出面阻止沙龙。美国仍将坚持“反恐战略”,所以还要继续在中东斡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