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富士山麓家族情——和神宫寺敬一家相处的日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19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富士山麓家族情
  ——和神宫寺敬一家相处的日子
  傅颖
  在樱花盛开的时候,我来到富士山下的美丽城市——甲府,开始了在日本半年的研修生活,于是,和日本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神宫寺敬先生一家,结下了一份不解的情缘。
  其实以前就从前辈口中听说,有这样一对日本的老夫妇,每年总会邀请一名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的女播音员到他们家,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为她联系当地的电视台研修。他们的愿望,就是让异国的女孩们快快成才,能为他们常听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多出一份力,让越来越多能讲纯正日语的中国人通过电波传递来自异国的友情。
  这是一对传奇式的老夫妇,他们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定格成一个美丽的传说,直到自己踏上了这段樱花之旅。
  神宫寺敬先生被日语部的女孩们昵称为“神大爷”,这的确是当之无愧。因为他每年金秋十月,总要偕夫人绫子同游北京,几乎令人怀疑他80岁的高龄是否虚报。
  神大爷在北京见到我时气宇轩昂地说:“放心来吧,到时候大爷开车来车站接你!”开车?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待到几个月之后终于跟在神大爷身后走出甲府车站的那一刻到来时,不由揉揉自己的眼睛——眼前分明是一辆等着人去开的汽车,我身旁的80岁老人正向驾驶座走过去,我只剩下目瞪口呆的份儿,而神大爷兀自在那里气定神闲:“你坐左边儿,注意日本和中国是相反的哦。系好安全带!”
  沿着樱花盛开的小路到了神大爷的家,饭厅里是绫子夫人亲切的笑容,一碗热腾腾的汤面已经放在了餐桌上。刹那间,旅途的劳顿,来到异国的不安,似乎都在那热气中被蒸发掉了。我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于是,在这个日本的“家”中,我和两位老人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半年时光。
  每天早晨,总会从楼下传来一声吆喝:“吃饭喽!”
  离家多年的我,耳边已久疏于这一声只有在家中才能享受的吆喝,每每至此,总会有一种湿润的感觉从心中涌来,于是脆亮地应一声:“来啦!”——楼下有一份家庭的温馨在等着我。
  日本人的心目中,上班是一件大事,尤其是第一天上班,是一定要祝贺的。到达甲府的第三天,是我第一次到山梨电视台拜会的日子。绫子夫人起了个大早,在忙忙碌碌。因为几年前的一次意外,她的左手已经残废,所以平时由神大爷料理三餐。可是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绫子夫人从头天晚上就在念叨,她要为中国来的女儿做一顿特别的早饭——赤豆饭,来纪念在日本的第一天工作的日子,同时也祝福我在日本的半年研修顺利圆满。经过一番忙碌,早餐时,热腾腾的一大钵赤豆饭端上了饭桌。用糯米做的赤豆饭软软的、甜甜的,缀上了淡淡的粉红,像樱花的颜色。而神大爷和绫子夫人不停地劝我,“多吃点,多吃点!”于是我便也像在家里似地毫不客气把这份情意接纳了下来。这件事让一位日本朋友听说后,她大为惊叹:“赤豆饭呵!这可是对家里人才有的难得的祝福。”是的,那一种淡淡的甜,已经慢慢溢满了我的心房。
  神大爷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儿女们都已自立门户,家族事业也有后继之人。而对中国,以及中国来的女儿们的这份爱,可以说是这段家族爱的延伸吧。每当碰到相识,老人总是自豪地介绍:“这是我的中国女儿!”在电视台研修,总是会有在节目中出现的机会,每当此时,两位老人总是守在电视机旁,看他们的中国女儿的表现。“今天很镇定呀!”“日语说得流畅多了。”“加油!加油!”——几乎全是鼓励之词。对于他们来说,我已是第十四名中国女儿,但那份关怀与亲情却丝毫没有减少。
  电视台的工作没有规律,直播节目结束时通常夜色已深。怕老人们担心,我总是提前打一个电话回去,而绫子夫人总是很高兴:“看你还这么惦记着。”其实老人们才是真正地在惦记和担心。节目结束后,那间亮着灯的客厅总是默默地在等待,每当此时,温馨的感觉油然而起,情不自禁大叫一声:“我回来啦!”而有一次,和同事相聚稍晚了一些,回来的时候,居然看到两位老人正站在屋前翘首以待!不由得有一种负疚之感。从此每当出门,总是让他们能及时得知我这个女儿的下落。
  每次出门去外地,神大爷总要为我细细查一遍交通时刻表,叮嘱我路上的注意事项。那份认真和严肃,和小时候爸爸给我讲解上学路线时的神情如出一辙。从神大爷家到电车站是一段不短的路,平日里总有公交车来往,但到公休日便少得可怜,于是我为了赶早班电车,悄悄出了门。走了没多远,后面有汽车声传来,“傅穎ちゃん!”(日语里特有的昵称)神大爷驱车赶来了,执意要送我去车站,看着老人不容分说的表情,我带着歉疚坐上了助手席——老人为了送我,周末早上还要如此折腾。
  神宫寺敬夫妇对中国的那份爱,真挚而执著。每天晚上总有一段固定的时间,是专门为放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留出的。对于电台节目的每一点变化,每一位播音员的特征,他们都了如指掌。而对于每年的中国之旅,他们是这样解释的,因为在中国有太多他们的老朋友,但老朋友们不可能经常有机会来日本,所以便由他们每年去中国创造相聚的机会。于是密密的日程上都是朋友们的名字,而且这份名单越来越长。绫子夫人去年在北京因为水土不服,中途病倒,被紧急送入医院打点滴,回国良久才终于康复,但被问到来年的中国之旅时,还是那句毫不犹豫的回答:“去!当然要去了。”我被这句回答感动,那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既心疼老人们的旅途劳顿,又希望能早日相见。因为,我也成了期待他们的众多“老朋友”的一分子。
  短短半年,成为我生命中难忘的片断,富士山麓的老夫妇,成为我家乡之外的又一份牵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