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在牛奶和豆浆之间——换一个角度看移动个人电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0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在牛奶和豆浆之间
  ———换一个角度看移动个人电脑
  肖晓晖
  2001年国庆节假期,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拿着一堆图纸到北京来找我。“我有一个绝妙的想法,想跟联想、方正这样的大公司合作,用台式电脑的成本生产笔记本电脑。”图纸上,一大堆台式机的零部件经过重新组合,放在了一个镜框大小的盒子里。“我连专利都不敢申请,怕别人把灵感偷走了,只敢告诉你老同学。”
  我瞧着自己这个煞有介事的胖同学,难以掩饰心里的不屑,从衣柜里掏出一件小号衬衣,对体重足有100公斤的他说:“你什么时候把它穿下了,我就替你去找电脑公司合作。”
  在北京晃悠了五六天,同学愤愤不平地踏上了归程:“我回去好好减肥,明年元旦再来找你。”
  他的体重当然是减不下去的,但他的主意却已经被人付诸实践。元旦还没到,北京讯怡、福日、方正、同方等好几家大公司就相继推出了被称作“移动个人电脑”的新产品。我拿当初问同学的问题考讯怡的市场总监马坚,他指着我开来的奥拓车说:“它没有出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一心就想着开‘面的’?”
  瓶颈处的高压
  我承认马坚讲得有一定道理,汽车和电脑的市场格局颇有相似之处。
  长期以来,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虽然原理一样,但走的是两条很不一样的技术路线和市场路线。台式机空间大,零部件之间的间距也大,可以装大功率的风扇,散热效果当然就好,加上没有电池,减少了一部分发热量,制造商们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机器的计算性能上。笔记本的限制就多了,无论是芯片、硬盘,还是其他外部设备,几乎都要特制,升级换代只能跟在台式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而且成本也比台式机要高出一大块。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希望随身携带计算机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台式机的高性能和笔记本的便携性、笔记本的高价位和台式机的大体积之间,形成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因为笔记本的一些核心部件都是专用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要调和这些矛盾几乎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笔记本电脑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尽管增速迅猛,但整个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8%,价格因素强烈抑制了笔记本电脑极其旺盛的市场需求。大量的水流在瓶颈处积聚形成巨大的高压,只要有一丝松动就要喷薄而出。
  穷则思变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市场有怎样的需求,就会有人千方百计地去满足这种需求。
  变化源自2001年春天那场著名的笔记本换“芯”风波。一些笔记本厂商在笔记本电脑中使用台式机芯片,引发了用户的强烈不满,换“芯”事件作为国内IT界的一大丑闻,动摇了很多人对低价笔记本电脑的信任。
  厂商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狸猫换太子当然不对,但他们在让笔记本使用台式机芯片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技术改进措施,却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有心人。所谓“移动个人电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台式机的零部件经过包裹铝合金等特殊散热处理,机器内部进行了专门的散热设计,当然最大胆的做法还是我给同学的建议———减肥。它们采用了一些低功耗的芯片组,甚至放弃了笔记本的一个核心部件———电池。
  市场的反应让冒险者欣慰。据马坚介绍,在近两个月时间里,整个市场已销售了两万余台移动个人电脑。南京最大的台式电脑分销商南京新华海总经理段洪飙说:“走量很快,用户需求很旺,我们正准备多进些货。”北京国嘉利兴的总经理王万春更表示:“移动PC是今年电脑市场冲出的一匹黑马,它贴近老百姓的需求,今年起码能有60万台的销量。”
  选择权在用户手中
  抛开“卖什么吆喝什么”的嫌疑,移动个人电脑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一部分用户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价格方面,以讯怡I-buddieA900为例,其6199元的报价与台式机相当,比相同配置的笔记本差不多要低4000元。
  没有电池大概是移动个人电脑最致命的缺陷,一旦加上它,移动个人电脑的成本马上就要增加千元左右。毕竟世界上很难有十全十美的事,牛奶是牛奶,豆浆是豆浆,豆奶是豆奶,他们分别针对不同的消费群。正如清华同方计算机系统本部电脑事业部总经理陈宇新所言,移动个人电脑是用户需求细分的产物,它填补的是市场的缝隙,而不是要替代台式机和笔记本。真正的选择权掌握在用户自己手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