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李瑞环在京剧音配像工作座谈会上要求 奋战一百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1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在京剧音配像工作座谈会上要求
奋战一百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
本报北京4月20日讯 记者刘琼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在京剧音配像工作座谈会上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争分夺秒,咬紧牙关,奋战100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
  京剧音配像,就是搜集著名老艺术家当年演唱的录音,组织他们的亲传弟子或后代,在曾经参加过或观看过他们演出的老艺术家具体指导下,为录音配上图像。京剧音配像于1985年提出、研究、试录,1994年正式成批录制,至今已搜集整理了342部名家名剧的录音,录制了312部,基本上包括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京剧艺术名家的全部录音或代表作。此外,还录制了北方鼓曲名家曲目音配像110个,中国评剧音配像11部。配像的录音许多都经过多种版本反复比较,并进行补漏降噪、数字化处理,是同人同戏的最佳录音。参加配像的主要演员大多为老艺术家各流派的优秀传人、当代名家,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山东、西安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参与传授、指导的,几乎都是当年演过、见过这些剧目的老艺术家。录制的成品尽量做到原汁原味,原模原样,同时在制作上运用了高科技的手段。京剧音配像是音和像美的结合,是忠于原作的再创作。
  参加座谈会的京剧艺术家、京剧票友和音配像工作人员踊跃发言,畅谈体会和打算。大家认为,京剧音配像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批经典节目,为教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标本和教材,使许多中青年演员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尤为重要的是抢救了不少濒危的优秀剧目,为国家为后人保留了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叶厚荣汇报了音配像工作的有关情况。
袁世海、李世济、谭元寿、梅葆玖、叶少兰、杜近芳、马博敏、迟金声、马崇仁、孙毓敏等说,京剧音配像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体现了党中央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高度重视,对老一辈京剧名家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越往后看,京剧音配像这一创举越会显现它的熠熠光辉和历史功绩。青年京剧演员董圆圆、王蓉蓉、张火丁、孟广禄、张克等表示,音配像给自己提供了为京剧事业“尽忠”、为京剧前辈艺术家“尽孝”的机会。在老艺术家指导下配像,是一次特殊的训练、学习、进修和实践,使自己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阎德威说,京剧音配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旅美华人刘英来信说,京剧音配像把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给我们保留下来了,在海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天津市票友戏迷协会会长刘增禔说,音配像使票友学戏有范本,戏迷看戏真过瘾。
  李瑞环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作了讲话(讲话全文另发)。他说,音配像工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振兴京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一件实事、好事,也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特殊方式进行的一项工作,先后有文化部、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等20多个单位、一万五千多人次参加了这项工作,是大团结大协作的硕果。现在,音配像形势很好,目标具体,重点明确,方法对头。只要我们顾全大局、讲究奉献、团结奋斗,只要我们精心、再精心地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泄气、再加一把劲,一句话,只要我们保持和发扬音配像工作十几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一定能够夺取音配像的全面胜利。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和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王晨等以及部分京剧音配像工作者出席了座谈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