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厕所革命”在桂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2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本期关注公厕建设和管理
  近来,关于厕所的话题,一南一北,形成两个热点。3月1日,北京一批收费公厕免费开放,赢得一致称赞,也带来一些问题;而在风景如画的桂林,821座公厕去年便全部免费开放,并实现高水平管理,市财政从建设到管理,未投入一分钱。那么,桂林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厕所革命”在桂林
本报记者 郑盛丰 倪光辉
以山水风光闻名天下的桂林,增添了一个热门话题——“厕所革命”。海内外游客评说:桂林厕所也甲天下!
  作为“厕所革命”的产物,桂林如今分布街头和景点的821座公厕,洁净宜人,其中的星级公厕,带给人全新享受。然而,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厕所,从建设到日常管理,全部由商业化运作完成,市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
  “厕所革命”在桂林,究竟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冲击着和改变着方方面面的呢?
  桂林山水如画,却曾因小小的厕所“臭”名远扬。于是,市长发令:我们要来一场“厕所革命”!
  游客如厕在桂林,曾是一个难堪甚至痛苦的事情。桂林景区原先只有61座公厕,基本合格的23座。数量少、位置偏,游人如厕,却可闻“臭”而至。
  1998年10月,桂林地、市合并,成立新桂林,首任市长李金早,利用双休日骑自行车察看建设工地和街区,一次为找厕所,他一连走了两条街道,后来走了“后门”才解了“内急”。对桂林远扬的“臭”名,到国外考察时,李金早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到过桂林的游客,这样向市长描述:到桂林游玩,得为上厕所预备好雨伞和扇子两件物品,雨伞用于如厕时室内漏雨遮雨用或厕所无门遮羞用,扇子用于驱赶蚊蝇,驱散臭气。
  厕所事小,却成门面之羞!市民对此则以“小处随便”来抗议。2000年元旦上午,人们发现,新建成的滨江景区路面上竟然尿迹斑斑,臊味逼人!原来是头晚大批市民自发在此“辞旧迎新”,因四处无厕而留下的印记!
  厕所问题要来个根本解决!同年4月3日,李金早召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厕所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会上,李金早作了题为《我们要来一场“厕所革命”》的讲话。根据调查和思考,李金早讲了三大问题:第一,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厕所革命”?第二,这场“厕所革命”的目标是什么?第三,怎样进行这场“厕所革命”?
  “厕所革命”在桂林由此进入政府高层决策,市委对此大力支持。那次会后,成立了“桂林市厕所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李金早任组长,宣传部长肖建刚和副市长康天保任副组长,24名各部门和各城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这个独特的“厕所革命”组织,开始高效运转。工作目标是:当年国庆前建成并免费开放500个高档次公厕,决不把厕所的臭名声带入21世纪!
  市场运作:以新观念新思路赢得“破难为易”新效果
  此时,桂林要面对的是:众多的公厕如何尽快建起来?建起来后如何管得好并确保用得好?传统的办法是,政府出资修建,再由政府财政养起来。事实表明,这条老办法已走不下去了,出路只有改革!
  几经调查、分析、研讨,桂林出台了16字指导方针:“市府指导,城区主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即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根据规划,将任务落实到各城区去,建设管理面向市场,各城区各显其能。
  这里的“能”,主要表现在政府几乎“一毛不拔”,就可以建成公厕和管好公厕,而且是长效的星级公厕。
  象山区的成功运作很有代表性。象山区首期要新建、改建和开放内部厕所108个。厕所的建设和管理,采用“商厕结合、以商养厕”的办法,即一层为商,二层为厕;可以是一商养一厕,也可以是一商养多厕;可以商、厕同地,也可以商、厕异地。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取业主,建厕投资和商铺收入都属业主,业主享有50年的经营权利和管理责任,自负盈亏。城区对管理状况定期检查,不合格者,酌扣1—2年经营权;改正而优秀者,酌补1—2年经营权。扣补相冲,总的经营年限不超过50年。象山区就是靠着这样的市场经济新思路,使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办成了。
  区长余秋平谈起这事颇有几分得意,他说,厕所项目招标时非常踊跃,最后从30∶1中胜出中标者。其他城区和旅游县也用类似的办法完成了“厕所革命”任务。
  那么,业主们持何态度呢?说话带着明显湖南腔的梁最新说,他将自己多年从事建筑的积蓄和筹借款共130多万元,投建了15个公厕,如今已全部投入使用,商铺已出租,收支相抵,有剩余。他说,他既为城市建设作了贡献,又安排了20多人就业,自己又有了稳定长效的产业,全家都高兴。很多业主都牢记着李金早市长代表政府作出的承诺:以新思路让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也能赚钱,尤其要业主能赚钱!
  2000年10月1日,公厕建成开放500个,全部免费!在首战成功的基础上,市长李金早做了题为《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的再动员。建设、规划等部门和城区边干边总结,越干积极性越高,2001年10月1日,又建成开放321个。至此,桂林市城区和旅游景点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5.7个公厕,高出国家规定标准数90%。
  桂林的厕所变革,引发我国第一份推进“厕所革命”的桂林宣言
  记者在桂林采访,有一整天专门用来实地观厕,耳闻目睹间,深深感到:桂林公厕量的变化中,包含着质的飞跃。
  记者看到的公厕,外观造型都很精美而富有个性,绝无雷同;厕内臭味全无,飘荡其间的是优美的轻音乐;男式便池是感应式自动冲水装置,大便冲水是脚踏式;墙上有艺术挂图,也有幽默词句;入口处有整容化妆镜和洗手盆。管理人员笑容可掬,不停地拖扫,厕所内外,一尘不染;部分公厕设有残疾人专用厕位。翻看墙上的意见簿,竟是清一色的赞美语———中外游客纷纷抒发由衷感叹!记者采访中听到一件趣谈,颇能成为公厕整洁的佐证:一次市长率队检查,竟在其中一个公厕内开了40多分钟的总结会。
  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明昱还兴奋地对记者说了这样一件“家事”:首批公厕建成开放,正值国庆长假,他特地与妻子带着80岁的岳母去观看刚刚建成的新厕,老人在桂林生活了几十年,想不到公厕漂亮整洁到这个程度,高兴得在厕所内外照了很多照片。其实,桂林的各界市民都有这种自豪感,亲朋好友到桂林,都少不了大谈厕所甚至相约亲临厕所察看。
  桂林的“厕所革命”,还引发了一个高层次会议:国家旅游局前不久在桂林召开了“新世纪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研讨会”,会上产生了关于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的《桂林共识》,成为中国第一份关于推进“厕所革命”的共同宣言!
  “厕所革命”在桂林,并未画上休止符。于两个月前辞去市长职务转而担任市委书记的李金早透露,“厕所革命”的第三期建设即将开始,之后,这场“革命”还将扩大到市属12个县的广大农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