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杨裕中:情洒荒山绘春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1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杨裕中:情洒荒山绘春色
  龚达发 程锐
  “裕中半百学愚公,开荒造林胆气雄,万钧雷霆我不动,利国利民乐无穷。”这首小诗如今在湖北省阳新县广为传诵。诗的作者和描述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植树造林大户杨裕中。
  1991年冬,阳新县法隆村决定将万节垅山500亩荒山发包出去,可半个月过去了,一直无人“揭榜”。外出打工多年的杨裕中听说这个消息后坐不住了。虽说这几年打工日子过得富裕了,手中还有3万多元的积蓄,但曾当过村支书的他时刻挂记的还是家乡的穷乡亲。不顾家人的反对,杨裕中卖掉了值钱的家当,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这一次他与村里签订了50年绿化500亩荒山的合同,开始了漫长的绿色之梦。
  开荒造林的日子是寂寞而艰辛的。1992年的大年初二,山村到处弥漫着节日的气氛,杨裕中背着行李上了万节垅山。砍荆棘,搬石头,挖树洞,忙碌了10多天,万节垅终于现出一块新翻的土地。望着他日渐消瘦的身影,上山送饭的老伴疼在心里,不久也扛着铁镐上了山。
  就在老伴上山的那个春天,一场暴雨差点要了他们的命。一天深夜,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挟着山洪呼啸着扑向他们的窝棚。睡梦中惊醒的杨裕中一手牢牢抓住岩石缝,一手紧紧拽住老伴,逃过了一劫。惊魂未定的老伴哭着求他:“老杨,蚀了钱我不怪你,别在这鬼地方干了,咱们回去吧!”
  “是铁我也要啃一口,我就不信这里种不活树!”雨幕中,杨裕中一面安慰妻子,一面为自己坚定信心。第二天,又一座崭新的窝棚在山间搭了起来。
  10年里,杨裕中记不清自己用坏了多少柴刀和铁镐,磨破了多少双鞋,身上添了多少伤。他只记得自己挖了10万多个树洞,种了10万多棵树苗。
  苍天有眼,青山作证。10年间,杨裕中承包万节垅山的林木面积由500亩增至3000亩,其中包括近2000亩松木,700亩杉树,100亩楠竹,50亩果园,30亩茶园。往日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的万节垅,而今林木葱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在阳新县城,杨裕中租了铺面,雇人专门经营自己的土特山货,每年纯收入3万多元。植树造林让杨裕中真正富起来。
  富起来的杨裕中没有忘记自己的乡亲们。邻近的谷堡村有个姓尹的青年,父亲早逝,母亲残疾,家贫如洗。杨裕中把小尹招到自己的林场打工。吃住除外,每年付3500元的工资。在杨裕中的帮助下,小尹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杨裕中无私地帮着乡亲们。他将开垦出来的200多亩山地,无偿给缺地种的农户。应铺村的杉树林荒了,他买来树苗补上,并当上义务护林员。港畈村100亩杜仲林不会管理,他手把手教乡亲们栽种。他还捐款3000多元资助数十名失学的孩子;先后为20余户缺少生产投资的农户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
  一花引来万花开。杨裕中十年如一日植树造林的事迹,在阳新县激起了很大反响。阳新县委书记董尚荣饱含深情地说:“杨裕中是咱们阳新的活愚公,他让乡亲们看到了山区的希望。”在杨裕中的带动下,去年春天以来,阳新县先后拍卖荒山荒地34万亩,3000多名城镇下岗工人找到了新的就业出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