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鄞乡无地不春光——写在鄞县撤县设区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2
第8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鄞乡无地不春光
——写在鄞县撤县设区之际
鄞州日报记者 祝永良 李红国
鄞县,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建制县之一。从地图上看,有着“五山四地一分水”的鄞县,状如一只蝴蝶,从东、西、南三面环拱宁波城区。
  鄞县是全国百强县之一,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鄞县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名列全国第十六位,其中发展水平名列第十四位,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0.1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2万元,居全省第二;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18.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人均居全省第一。
  鄞县,更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区之一。今年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鄞县正式撤县设区,定名宁波市鄞州区。4月19日,鄞县撤县设区挂牌仪式隆重举行。有着2200多年文明史的古鄞大地,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城市发展的新阶段。鄞州,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浙东之滨。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73万鄞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凭山川之灵气,开空前之伟业,使这片1527平方公里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鄞州变绿了——到处生机勃勃,鄞州变靓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鄞州变富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农业:调整结构促双增
  茂密的果树林,清澈流淌的河水,芬芳艳丽的玫瑰、牡丹,一望无际的葱绿草坪,银光闪耀的大棚蔬菜基地……这是鄞州下应镇湾底村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内呈现的怡人风光,类似这样独具特色的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全区已有7个。
  鄞州是浙江省重点产粮区,著名的席草之乡、浙贝之乡。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7.9万吨,创下当时的历史最高纪录。之后,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崛起,从20世纪90年代始,政府部门审时度势,加大引导力度,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在顶峰期,全区9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8.2万亩,10亩以上种粮大户有8954户,承担了全县82.6%的国家粮食定购任务。在此基础上,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1985年、1995年和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次农业结构大调整,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结构从单一的粮食向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全面发展。目前,全区已培植粮食、蔺草、竹笋、蔬菜、茶叶、水产、水果等十大农业主导产品,建成了30万亩吨粮、10万亩蔺草、30万头生猪、万亩浅海滩涂养殖、15万亩竹笋等180余个各具特色、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专业特色村230个、农业龙头企业270多家。去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7.6%;粮食、经济作物比例调整为51∶4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922元,在沿海18个县市中居第四位。
  工业:群雄逐鹿大市场
  一个个气度不凡的现代企业家,一批批欧式别墅里的新居民,一辆辆高级轿车的拥有者,竟是以前我们所见的那些老实巴交的“牛郎”、“织女”。办服装厂,向“杉杉”、“雅戈尔”看齐,鄞州人以其独有的创造力和聪明才干,在我国服装业中勇拔头筹,如今,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名牌服装生产区。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批“不安现状”的鄞州农民“洗脚上田”,办起了全区最早的一批个体私营企业。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鄞州民营企业更是迈入了发展快车道。在此后的三年里每年新增私企2000余家,最多的时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天要发出120多本私营企业执照。从1993年开始,鄞州乡镇企业又普遍开展了以产权制度为主体的企业改制工作,一大批乡镇企业通过拍卖、转让等形式转为私营企业。三年内,全县乡镇企业转制率达98.5%,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机制优势。
  工业经济的迅速崛起,得益于鄞州人强烈的科技意识和开放意识。“九五”期间,鄞州工业技改总投入达65.7亿元,使一大批企业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鄞州开放型经济更是持续健康发展,自1980年创办宁波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宁波东方眼镜制造有限公司以来,到去年,全区累计批准外资企业594家,上千万美元的项目累计约30个。2001年,鄞州协议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8126万美元,利用外资综合指标列全省第四;全区自营出口达到9.7亿美元,名列全省第一。
  实施名牌战略,使鄞州成为真正的名牌大县。从1993年开始实施此项战略以来,鄞州工业产品群星璀璨:“杉杉”、“雅戈尔”分别被评为驰名商标,“培罗成西服”等14个产品获省著名商标称号。至今,鄞州被省、市人民政府认定的名牌产品累计达42个。
  树强扶优,使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1997年,鄞州开始实施“实力工程”战略,目前已形成50家强势。去年,这50家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7.9亿元、利税26.8亿元,同比增长15.6%、25.5%,撑起了全区工业的“半壁江山”。
  在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下,鄞州工业形成了以服装、机电、轻工为主干的行业格局。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鄞州企业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去年,全区新批境外企业10家,为抢占市场制高点赢得了先机。
  三产:商贸兴旺旅游热
  鄞州有许多零售商业企业分布于宁波市区,名气较响的当数新江厦商城。它从1993年开业后,零售额连续4年在全市零售企业中蝉联第一位,曾引起甬城业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面对各大超市陆续登陆宁波,该商城又瞄准了广阔的农村市场,在集镇开办了5家超市连锁分店,去年总销售额达5.13亿元,排名宁波市区各大商场第一。
  20世纪90年代,随着商贸企业的深化改革,商品市场供求形势发生了喜人变化。1993年8月,鄞州最大的生活资料市场——宁波轻纺城在宁波的南大门石碶镇建成,目前,该市场拥有12个专业市场、3000多个摊位,年成交额达60余亿元。1998年5月,外商投资企业麦德龙商场落户建设中的鄞州新城区。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专卖店、综合市场等蓬勃兴起,使鄞州流通业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商业经济格局。
  近年来,鄞州房地产业出现了供需两旺的大好形势。建设中的鄞州新城区,由于近年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教园区、商贸金融区、生活住宅区已具雏形,商住地块拍卖价已从几年前的每亩20万元左右扬升至每亩150万元左右。去年,全县商品房竣工面积达60.8万平方米,销售49万平方米,销售额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3%、6.6%和8.4%。
  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鄞州的旅游业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鄞州山明水秀,名胜古迹众多,名列天下禅字五大梵宇的天童寺、阿育王寺,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山堰,“梁祝”故事的发源地梁山伯庙景点及新开发的四明山麓五龙潭风景区,都是宁波旅游的热点。区内东钱湖是浙江第一大湖,素有“太湖气魄、西子风韵”之称,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游览度假。去年,鄞州接待国内外游客24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9.1亿元。
  社会:各项事业大发展
  鄞州地美,群山拥翠,湖水清澈;鄞州人勤,敢为、求实、争先。近年来,鄞州科教、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全区已提前普及了高中段教育,21个镇(乡)成为省教育强镇,博士、硕士人才达到86名,高级职称人才达到760名;南宋石刻群、横省和庙沟后石牌坊被发现和得到有效保护后,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鄞县当代书画家作品集》和儿童话剧《我长大了》获省“五个一工程奖”;465个行政村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有42.84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7692家企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2.7万人,580个行政村的10.5万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