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历史见证中伊友好——记江主席参观伊朗地毯博物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2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历史见证中伊友好
——记江主席参观伊朗地毯博物馆
新华社记者 杨国强 本报记者 张静宇
伊朗首都德黑兰市中心有一座造型简朴别致、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建筑。这里是闻名于世的波斯地毯集萃地———伊朗地毯博物馆。波斯地毯在伊朗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月21日,正在伊朗进行国事访问的江泽民主席到这里参观。
1977年落成的博物馆占地2.4万平方米。远远望去,其外观宛若一架巨大的地毯织架,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十分醒目。据考证,波斯地毯编织技艺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至今,已具有相当高的设计与制作水平,成为伊朗民族悠久历史和伊朗人民聪明才智的生动体现。馆内现存各式地毯1000多块,其中最大的一块织于19世纪末,面积有176平方米。
下午5时,江泽民主席抵达博物馆,受到迎候在门口的伊朗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副部长贝赫什提和博物馆馆长雷拉·达德加尔的热情欢迎。
步入展厅,进入了一个由地毯组成的艺术世界:地上铺着、墙上挂着一块块漂亮的手工地毯、挂毯,代表着伊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地毯设计编织的最高水平,含有人物、花木、狩猎、生活等丰富内容。这些地毯从材质上可分为羊毛、丝及棉线三大类。经从天然植物、矿物中提取的染料印染后编织而成的图案,历经数百年依然光彩艳丽,色泽不减,堪称一绝。
江主席一边认真听取达德加尔的介绍,一边仔细观赏这些精品,并不时询问这些地毯的产地和材料。达德加尔指着一块织于17世纪的地毯告诉江主席,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伊中文化的相互借鉴,伊朗的地毯艺术从中国文化中吸取了不少养分,这块波斯地毯中的龙、凤图案就是从中国传入的。她说:“龙、凤是力量和精神的象征,更见证了伊中人民的千年友谊。”
展品中有不少19世纪的佳品。身着民族服装的各类人物、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以及一些历史题材,都成为这个时期地毯艺人的图案设计选材,其中部分展品记叙了伊朗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在一块编织有中国传统十二生肖图案的地毯前,达德加尔向江主席介绍说,地毯图案设计取自中国,属于18世纪后期伊朗南部科曼地区的作品。地毯上的十二生肖造型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这是中伊两国人民数千年文明交流的历史见证。
参观结束时,江主席在贵宾留言簿上欣然题词:“编艺术珍品织文明彩帛”。
中国人民对波斯地毯并不陌生。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在将象征中华文明的丝绸、瓷器等传入波斯古国的同时,也让中国人见识了代表伊朗文明的波斯地毯。从那时起,这两个文明古国不断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共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今天,当江主席在古“丝绸之路”的另一端再次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仍然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时,所表达的正是中国人民愿意学习和借鉴各国文明的有益之处,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与往来,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良好愿望。(本报德黑兰4月2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