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企业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载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2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社会扫描

  企业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载体
  谢环驰
  为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于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笔者在会上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纷纷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工程,浇灌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奇葩,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两个文明的建设。
  以人为本
  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坚持以人为本是众多企业建设特色企业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
  青岛港务局坚持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努力。在厂务管理方面,该局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为职工营造参政空间,做到民主、公开、透明,“给员工一个明白,促干部一身清白”。局领导真心实意地把员工的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员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办也要办好”。在员工中,至今还传颂着“局长尝水”、“书记送毛巾”等美谈。小事见精神,日久见人心,员工从中体验到了港口大家庭的温暖。
  澳柯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提出“员工的利益高于一切,善待所有员工”的思想,制定了“以人为本,人才资源化,人才动态化”的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理念,年轻人都觉得在这里有干头。“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将全体员工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充满亲情的氛围,使企业员工个人的进取与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激发了广大员工创新的活力。
  塑造品牌
  当今国际市场,品牌形象已经成为第一竞争力。众多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克服短期的行为,纷纷确立了长期的品牌战略思想,创造名牌产品,开发名牌商品市场。
  青岛热电集团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企业品牌形象建设,在艰苦的创业环境中,坚持工程建设与企业品牌形象建设同步。1996年,公司的“青岛热电,温暖无限”的品牌形象已享誉岛城。
  2001年,公司又提炼出了“暖到家”服
  务品牌,成为全国供热行业申请注册服务商标的第一家。
  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几年来致力于建设服务文化,确立了自己的服务品牌———“酿造美好人生”,并以此为载体,不断拓展市场观和服务观,品牌价值已达到67.1亿元,在国内啤酒行业位居第一。“文化力启动经济力”正在成为青岛啤酒集团全体员工的共识。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树立品牌意识,就是创中国的品牌。当前,海尔、海信、青啤、双星等企业通过对企业品牌的塑造,推动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是魂
  塑造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培育创新精神是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的一大特色。海尔文化把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最核心的是精神文化,即价值观,也是海尔集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海尔人认为,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让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而海尔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创新。
  正是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海尔集团实施了战略创新、观念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国内外市场上不断有创新之举。“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先难后易创名牌”、“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等一个个理论都是海尔企业文化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敢于创新为海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海信集团员工如是说。海信集团把培育员工的创新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头等大事,“非国际领先技术不引进,非国内领先产品不生产”,成为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
  青岛啤酒的“领导时代新潮流”、澳柯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双星的“敢为天下先”等这些着眼未来、求新求变的企业创新理念,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