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对舆论监督置若罔闻!还有人找上门对记者恶语威胁——黄河边依然只卖黄河啤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2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连续报道

  对舆论监督置若罔闻!还有人找上门对记者恶语威胁——
黄河边依然只卖黄河啤酒
本报记者 王方杰
  4月15日,本报刊发了《黄河边只准卖黄河啤酒》的报道。16日上午,记者来到黄河风情办。风情办主任徐秉义非常恼火地问记者:“我看了你们的报道。我感到很奇怪,这么小的一个事情为何炒成这样子?对这么个小事情扯来扯去,究竟要干什么?你们掺和什么?”
  记者问:“为何风情线上只能卖黄河啤酒?”徐答:“我们没做任何口头或文字上的承诺,说在风情线上只能卖黄河啤酒。如果你们发现我们有这样的承诺,我们愿意负完全责任。如果黄河集团的营销手段不合理,依照工商法规,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再说一遍,我们只是风情线的管理部门。摊贩和黄河集团之间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离开风情办,记者再次来到兰州黄河风情线调查。在访问的10多个摊点中,记者发现除了黄河啤酒外,仍然不见其它任何啤酒。
  记者问:“风情办说,他们没有不让卖其它啤酒啊。”摊贩回答:“哪有这样的事!前一阵子,有个摊贩卖其它牌子的啤酒,当场就被人砸碎了。”
  记者问:“到底是风情办的人不让卖其它啤酒,还是黄河集团的人不让卖其它啤酒?”
  摊贩们说:“我们是向政府、不是向黄河集团竞标买下的经营权,为此每个摊贩都花了1万元上下。如果光是黄河啤酒集团让卖黄河啤酒,我们怎么可能听他的?关键是风情办跟他们搅在一起了,不好分。那些人来查时,车上挂着风情办的牌子。刚开始查时,也是风情办领导和他们一起来的。再说,如果没有风情办的同意或默许,黄河集团的人怎么可能来检查?”
  摊贩们还告诉记者:“风情办和销售黄河啤酒的天马公司的牌子就挂在一块(见压题照片)。我们卖的饮料,只能从黄河风情办的办公楼下批发。我们也搞不清楚,那儿到底是风情办的还是天马公司的销售点。那里的东西有的价格还高,但我们只能从那里批发。”
  16日中午,一位自称是天马公司经理刘国志的人来到记者办公室,希望记者和他一起出去坐坐,说黄河集团的老总想和记者交个朋友。记者请他有话直说。他说:“黄河集团赞助了风情线,就有权要求摊贩卖黄河啤酒。”他甚至对记者说:“谁再搞这样的报道,不会有好结果的。”
  16日下午,兰州市副市长马琦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入WTO之后,政府部门一定要转变职能,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决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15日他看了人民日报的报道后,就约见黄河风情办主任徐秉义了解情况。根据徐谈的情况,风情办并没做过专门指定或强制性规定,非让商户专销黄河啤酒。
  黄河风情线会不会放宽啤酒销售?摊贩们对此疑虑重重:风情办连事实都不承认,怎么可能会改变做法?(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