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2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副司长 陈永杰
  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跨国公司大规模经济的形成,是其从国内市场竞争到国际市场竞争的结果。我国的大型垄断企业,是在计划经济和行政权力保护下形成的规模较大的经济,不是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因此,对其进行适当拆分是完全必要的。
观点
  近几年,我国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垄断行业的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采取政企分开、改进政府监管和企业重组等措施,行业垄断局面有所改变,有的已经初步形成多家竞争格局。但是,行业垄断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主要是有的行业仍是政企不分、独家垄断,有的行业虽然引入多家竞争,但在主要业务领域仍是一家独大,真正的竞争尚未形成,同时,社会对垄断行业的价格、服务和高收入状况仍有很大意见。人们普遍期待着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
  为什么要打破行业垄断
  经济学认为,在自然垄断行业,由一个厂商生产全行业产品的总成本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厂商生产的总成本低,因此,独家生产比多家竞争更有效率。由于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不同,一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如铁路、电力、电信和供水等。既然自然垄断行业独家经营比多家竞争更有效率,为何还去打破这些行业的垄断?实际上,自然垄断本身是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有的过去是自然垄断的,后来变为可竞争的,如煤矿、石油等。有的过去是全行业自然垄断的,后来变为部分环节是自然垄断的,其它环节是可竞争的,如铁路路网、航空航线、电力电网、固定电话网络等仍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但铁路和航空的运输、电力的发电和售电、电信的非固定电话部分,已变为可竞争的。即使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网络环节,如果网络连接不是全国性,而是分属于各地区的,地区网络之间没有连接或只有弱连接的情况,由一家企业垄断全行业市场,也不是最有效率的。因此,在已经变为竞争行业的原自然垄断行业,在仍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中的可竞争环节,在只具有分区域性而不具有全国性的自然垄断行业,都应引入竞争。即使是仍保持自然垄断性质的环节,也应将垄断控制在最小范围,不让其扩大范围。目前的状况离此尚有很大差距,因此,进一步打破垄断实属必要。
  打破垄断是否影响行业内部稳定
  我国垄断行业企业规模大,地域广,人数多,有人担心改革步伐过快,特别是引入竞争过度、拆分企业过细过频繁,将导致行业内部利益关系变化太大,分流分离人员过多,人才大量流失,进而会影响内部稳定。可以肯定,改革将触动旧的生产关系,影响部分人的权力与利益,特别是垄断行业,还将影响其垄断性特殊利益,必然带来一定冲击。但这是正常的,是改革的必要代价,许多行业的改革都经历了这一过程。但从实际情况看,改革给其它行业的冲击远大于垄断行业。这些年垄断行业下岗、分流人员的比例是最低的(有的基本不搞下岗分流),行业内职工收入水平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比其它行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必须冲破垄断权力及其带来的不正当的特殊利益。
  规模是否越大越好
  我国的几个主要垄断行业,具有跨地域的网络结构特点,并属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必须具备相当规模才是有效率的,但规模的扩大也是有限度的,否则就是低效率的。现在,由于资本、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变化,规模经济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产生了一些超规模的巨型企业,有的企业甚至垄断了国际市场。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推论说,比起跨国公司,我国垄断行业的企业规模还小,应保持甚至扩大其经济规模,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实际上,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跨国公司大规模经济的形成,是其从国内市场竞争到国际市场竞争的结果。我国的大型垄断企业,是在计划经济和行政权力保护下形成的规模较大的经济,不是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因此,对其进行适当拆分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是为了使其符合规模经济要求。再则,判断打破垄断的一个关键,是看其产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要舞台还是以国际市场为主要舞台,若是前者,垄断需要打破。而我国的情况大多属于前者。
  打破行业垄断时机已成熟
  西方国家打破行业垄断,多是在行业供过于求、行业发展相对缓慢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从准备到进行再到基本完成,往往要经历10年以至更长时间。据此,有的人认为,我国一些垄断行业目前还谈不上是供过于求,目前的有些改革是否有点超前;并且,垄断行业改革步伐过快,一项改革接着一项,在不到3—5年的时间里就走完了西方国家10多年的改革进程。实际上,从国际看,打破行业垄断已是世界趋势,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少数西方国家在打破行业垄断上经历了较长时间,但到90年代下半期以来,其它一些国家的改革进程在明显加快。我们要研究这一历史变化趋势,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有关经验。从国内看,这几年打破行业垄断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积累了不少经验;目前垄断行业发展迅速,产品和服务供应“瓶颈”问题基本缓和;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总之,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打破垄断对行业发展有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我国垄断行业发展很快,对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有的同志认为,为保持垄断行业的发展势头,不宜对垄断行业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该垄断的还是要继续垄断,太多的竞争不利于行业发展。应该说,近年垄断行业之所以获得快速发展,主要是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技术迅速进步的结果,是国家对这些行业特别重视、投资支持较多的结果,同时,也是这些行业适当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局部地破除垄断的结果,不是保持部门垄断、维持市场封锁的结果。垄断行业改革必须有大动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体制的弊端,并且,只有进一步引入竞争、打破垄断,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些行业的发展。当然,改革必须注意有关行业的特点、网络设施与技术的系统性、垄断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等问题,但这是改革的方法和途径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改革垄断行业体制的问题。
  统筹考虑全行业资源配置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有的垄断行业的资源是以一部门为主、多部门分属的,但部门间同一资源是相互封锁、互不介入的。在打破行业垄断中,存在一种狭隘的部门利益观念,他们寻找种种借口,一方面坚决反对他人的行业垄断,另一方面又竭力维护本部门所握有的同一垄断资源。这种狭隘的部门利益观念必须彻底破除。打破行业垄断一定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着眼于全行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充分整合资源,彻底打破同一资源的部门分割和封锁格局。特别是垄断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企业战略重组,要将现存于各部门的同一资源统筹考虑、统一部署;资源太集中、不利于竞争的,该拆分的要拆分,而且要拆分到位,以形成真正的竞争格局;资源分散的、不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该合并的要合并,以更好地进行全行业资源整合,提高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实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