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进国内企业我有四担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2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一些在外企工作过的经营管理人才,回到内资企业工作,有助于提高内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值得关注的是——
人才回流”怎样留得住?
  进国内企业我有四担心
张晓岩
最近,我的一些在外企中当经理人的朋友流到了国内企业,有从IBM跳到某国有保险公司的,有从可口可乐跳到李宁公司的,还有从杜邦跳到某民企的。业界称此现象为“人才回流”。问他们的动机,回答基本相似。那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外企中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高位。公司的高位在那里,你却看得到轮不到。
  我已在外企干了10多年,也想过有一天跳槽到民企去大展宏图,但我有许多担心,因而迟迟未敢作决定。
  一是担心没有充分的自主权。西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让经理人具有主动性、自豪感和舒适感。外企强调做事情以结果为中心。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的主管,设定了目标和策略后,你就被充分授权。你可以调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利用任何创新的思维方式,直至达到目标。你的老板肯定不会干涉你,因为他很想让你成功。只有你成功了,他才能更成功。这种情况在大部分国内企业中很难做到,因为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具有很强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
  二是担心与老板的营销理念不一致。不少企业老板们在表述其市场观念时均认为“市场如战场,竞争如战争”,他们的员工在业务活动中就会把自己当成市场中的战士那样去战斗。其结果是有时凯旋,有时头破血流甚至“壮烈牺牲”。
  先进的营销理念使外企经理人在业务活动中更感游刃有余。外企讲的是如何在竞争中达到双赢或三赢。某跨国公司生产一种叫莱卡的弹性纤维,头几年在市场中唯我独尊。可后来日子不太好过了,竞争太激烈。怎么办?诋毁别人,将其他产品赶出竞争市场?不行。该公司愣是钻到了时尚圈内,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莱卡命名的风尚颁奖大典,引起消费者、品牌商和面料商的共同关注和兴奋。这种把市场当舞台的本事不能不令人佩服。
  三是担心企业理念不能获得双方认同。合情合理、具有远见并脚踏实地的企业使命和观念,使外企较易获得经理人的认同。近些年,那些稍有名气的国内企业在宣传经营战略和使命时都要或多或少和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其中不免大话、空话。某知名饮料公司在广告中不断郑重宣布“中国人自己的×××”。其实,你的产品无非就是要解决人们口渴的问题,干吗非要和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呢?难道中国人都得要喝自己生产的饮料吗?反观那些国际性大公司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基本上是围绕着“职业道德、安全观念、环保、尊重人才和提高股东价值”等,看似简单,没有口号,却更具亲和力,更加实际。
  本人供职的公司有个“社区计划基金”,全球各地的员工如果为某个社区作义工,需要帮助,均可申请一定数额的基金用来支持你所从事的慈善项目。前不久,我们从公司总部申请到了20万元人民币,全公司员工到北京四环路旁种下了很多树。这样的活动既有意义又具凝聚力。
  四是担心没有健全的制度、人性化的管理,企业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那些在中国发展的著名国际公司都可以称得上遵纪守法的典范。他们不仅遵守中国政府制定的有关税收、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金、公共假期等规定,还在公司内部制定出许多更具吸引力的福利政策。比如无息住房贷款、18岁以下子女享受和员工同等的医疗费用、高于政府规定的养老金比例、带薪假期、公费进修或取得更高学位等等。这些都使员工有较强的归属感。当然,如果你作出了违背职业道德或是法律的事情,那你肯定是要走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