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春雨润三晋——山西省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3
第1版(要闻)
专栏: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

  春雨润三晋
——山西省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巡礼
本报记者 刘杰
春雨洒三晋,润物细无声。记者在山西农村采访时感受到,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恰似春雨润大地,悄然滋润着千千万万农村干部群众的心。山西省以学教活动为契机,狠抓农村干部作风转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民带来明显实惠,三晋农村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学教”是场“及时雨”,抓出实效靠真功
  记者了解到,山西省学教活动是在全省大面积撤乡并镇后开始的,一批新的乡镇干部一走上领导岗位,就遇到了加入世贸组织对农村市场的大冲击,遇到了连续多年的大旱灾和农民增收无路的大困惑。省委书记田成平在基层调研时强调,“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是当前农村各项工作的总抓手。
  省委学教办对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们采取“硬抽人、抽硬人”的办法,从全省抽调了8万多名优秀党政机关干部,组成省、市(地)、县、乡镇四级督查、指导网,配合县、乡、村党组织,对全省76万多名学教对象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三个代表”思想教育。许多督查指导人员既是督查指导员,又是“三个代表”忠实的实践者。新绛县纪检委书记李峰动员机关干部用工资担保,给督查指导点群众贷款60万元搞温室大棚,让村里干部在受教育的同时,又一起为民办实事,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晋城市委学教办主任阎根生为扶贫迁村农民多方奔走,解决了26户移民的宅基地难题;山阴县驻乡学教督导组的叶生旺、张玉儒带着感情察民情,带着责任搞督导,带着思路促发展,被乡里誉为“足色的共产党员”,恳请他们搞完学教也要留下来。
  其实不仅是全省督导人员全身心投入学教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也普遍建立了学教联系点,以点带面促进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全省县以上干部联系点覆盖了所有的县以及1/3的乡镇和15%以上的村,深入基层调研达6.8万多人次。
  “学教”恰似“粘合剂”,梁顺喜顺了村民心
到临汾市尧都区采访,不少干部群众向记者介绍安沟村在学教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盛赞学教给安沟送来了郭秀明式的好支书梁顺喜。
  安沟自古是个文化村,素有“上了峪里坡、安沟秀才多”的美名。近年来,由于村级班子不协调,村里矛盾日增,上访告状不断,有一年竟然连续发生5次爆炸案,安沟村一时成了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村。梁顺喜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从“学教”活动入手,找党员干部谈心,一件一件给群众办实事。多年的陈账兑现了,多年的疙瘩解开了,多年不通的村路铺平了,流落外县的学生回来了,村民自觉向村党支部靠拢,大小事务,民主决策,公平公道,村风大变。
  其实,梁顺喜只是山西省千万个农村学教对象中的一个缩影。省委要求,开展农村学教活动,就是要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干部中深深扎根,为群众培育一批响当当的好干部。学教中,各地组织广大农村干部读书读报学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领会什么是“三个代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共举办理论培训班11600期,培训乡镇村干部80多万人次。同时各地普遍开展走访活动,开门纳言,进门求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许多地方开展了“进农家门、知农家情、解农家难、暖农家心、帮农家富”等活动,给村民送上征求意见卡,在村头挂上建言献策箱,让村民面对面地对干部“评头论足”。经过学习教育,走访群众,许多农村干部受到了强烈震撼。不少干部痛心地说,我们虽然生活在群众中,但实际上离群众又很远,早已不大关心群众想什么、怕什么、怨什么、盼什么了。朔州市平鲁区一位干部在《民情日记》里写道:人们常说老百姓不好管、不听话,走访群众后才知道,不是农民不听话,而是我们有些基层干部不像话。不少干部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干部受教育越深,群众得实惠越多,‘三个代表’算是真正扎下了根。”
  “学教”好比“加油站”,快速发展有后劲
  记者在三晋大地采访,真切体会到干部群众正把“学教”活动中激发出的极大热情,投入到热气腾腾的经济建设之中。针对多年干旱少雨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激烈竞争,山西省提出了发展小杂粮、草食畜、干鲜果和蔬菜四大特色农业新思路,各地根据自己的优势,积极谋划各自的突破口,到处是谈市场、想发展、盼致富的喜人景象。
  长治市委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为动力,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去年绿色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78万多亩,绿色畜禽19万头(只),绿色产品认证数量达92个,居全国地市级之冠,绿色食品已打入全国600多家超级市场,销售额达8亿多元。吕梁地区抓住学教促发展,提出了“五色经济”构想,把红枣、核桃、小杂粮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大同、朔州、忻州等雁北地区突出发展草食畜、中药材;晋中和晋南地区则瞄准了蔬菜和肉牛。
  在“学教”活动中,山西省农村许多早已富起来的村镇还从高新技术和先进文化入手,开始了新一轮的拼打。潞城市店上镇北村靠煤焦起家,成了名声在外的富村,他们在“学教”中富而思进,办教育,抓卫生,建立人才库,引进高科技,向更高的目标冲刺。各地县市乡镇机关在“学教”中大力改进作风,扑下身子办实事,放下架子搞服务,将自己融入发展的洪流之中。据了解,全省在“学教”活动中新建饮水解困工程3415处,当年解困97万人;改造进村高压线路7.4万公里,有559万农户解决了用电难。同时全省加快了乡村道路建设,加快了村村通电视、电话工程建设,一个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群干群关系在“学教”中得到了改善,干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群干群的心贴得更紧了,共同致富求发展的信心更足了。许多地方正在探索延伸“学教”活动的长效机制,要把“学教”成果继续巩固发展下去。广大农民群众真诚地说:“真希望学教活动继续搞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