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法国“政治大地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3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国际热线

  法国“政治大地震”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
  “地震!”“激愤!”“不可思议!”这是今天法国各大报纸对勒庞在21日的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胜出的评论。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勒庞将与现任总统希拉克角逐总统宝座,这在法国引起的震撼,用“政治大地震”来形容绝不为过。因为此前所有的民意调查都认为,勒庞的得票率最高也就是14%,进不了第二轮。
  这是自1969年蓬皮杜和波埃进入大选第二轮之后,极右翼势力在法兰西的卷土重来。它使传统左右翼政党遭重挫,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被淘汰出局。希拉克尽管如愿以偿进入第二轮,但也未表现出兴奋,他庄严地号召法国人“在民主共和的旗帜下奋起”。
  这一投票结果不仅让欧洲担心,也令世界震惊和关注。其直接原因,一是民意调查失水准,使舆论放松了对勒庞应有的警惕;二是候选人太多,创纪录的16个候选人中,传统左翼与极左派就占了七八个,这势必降低若斯潘的得票率。还有就是创纪录的弃权率(28.6%),致使传统左右翼的票源大量丢失。
  勒庞鼓吹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并为他的亲法西斯言论付出过被开除出欧洲议会的代价。在这次竞选中,他依然提出其著名口号“法国和法国人优先”。他煽动排外情绪,声称要驱逐移民,公开表示,他若上台一定要修改移民法。法国人深知勒庞其人,但为何仍有17%的人把选票投给这样一个极右翼人物呢?
  传统左右翼两大阵营组成了法国政坛的基本构架。但在这次竞选辩论中,法国底层民众厌倦了传统左右翼候选人的辩论,他们最敏感的问题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惶恐与不安。然而,希拉克与若斯潘都未关注这一问题,给极左和极右政党以可乘之机。勒庞虽有亲希特勒的言论,却自称代表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和小企业主的利益,这正是法国社会中日益感到不安的人群。
  竞选期间,中东危机冲击法国,阿拉伯裔青年焚烧犹太人教堂、学校,再次引起全社会对移民问题的担心。一年来,法国社会治安恶化,犯罪率大幅攀升,而犯罪者多为城郊的移民子弟。当希拉克与若斯潘就采取严打政策还是重教化进行辩论时,勒庞已在悄悄地收获“战果”:他对选民说,我早在1981年竞选时就提出治安问题,20年来我的观点没变,而且治安形势越来越可怕。这赢得一些选民的赞同。昨晚勒庞说,他的胜利是选民对两位最高执政者治国无能的抗议。“9·11”事件后,西方国家的民众对安全问题更为关注,勒庞的极端反移民主张也乘势死灰复燃。
  1998年勒庞阵营经历了一次大分裂,二号人物梅格雷自立门户,拉走一半人马,成立另一极右政党“共和民族运动”。当时舆论认为勒庞“死”定了,国民阵线将走向消亡。但也正是打那以后,勒庞开始注意改变形象,防止公开发表易激公愤的言论。这次,他以73岁高龄参选,背水一战,赢得了一些同情。极右翼选民中,有人用法国一战时的“老虎总理”克里孟梭同他相比,认为此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法国以人权国度自诩。半个世纪来,它同德国携手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而今一个种族主义和反《马约》的极右人士进入第二轮投票,这是法国的羞耻。虽然二轮投票中希拉克将稳操胜券,但这实在是个太危险的信号。今后两周,法国的选举阵线将重新组合,已有绿党等左翼党派号召投希拉克的票。一些左翼政治家说,在其政治生涯中将首次投右翼的票。这说明,在极右翼的威胁下,法国传统的政治格局已被打乱。(本报巴黎4月2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