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让天津市民喝上干净水——蓟县崔各寨村保护于桥水库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3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让天津市民喝上干净水
  ——蓟县崔各寨村保护于桥水库的故事
  本报记者 赵永新
  水是生命之源。1983年建成的引滦入津工程,即是事关400万天津市民的生命工程。位于该市东北部蓟县境内的于桥水库,是滦河水的调蓄水库,为天津市名副其实的“大水缸”,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命健康。
  拥有450户、1500多口人的马伸桥镇崔各寨村,是于桥水库北岸数一数二的大村,老百姓随便吐口痰都能进水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因修建水库失去了土地的崔各寨村群众却是“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为了让天津市民喝上干净水,村民们自发成立了水源护卫队,含着眼泪拆除了赖以致富的养猪场和养鱼网箱,谱写了一曲曲“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歌……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崔各寨村5年清运垃圾两万吨
  1997年春天,崔各寨村传出了一件新鲜事:村民们不能随地扔垃圾了,要像城里人那样定点堆放,并由水源护卫队清运到远离水库的垃圾坑里。
  事情还得从仇沾霖当选新一届村委会主任说起。时年36岁的仇沾霖是村里的大能人,全村人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这位脑筋活、心眼正的新主任身上。可令他们失望的是,新主任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却是保护于桥水库。
  “咱农村人祖祖辈辈是有尿就撒、有脏东西就扔,谁听说哪个村管垃圾了?”许多村民想不通。在村民大会上,仇沾霖向乡亲们摊了牌:这两年大家生活好了,村里的垃圾可是一年比一年多,剩菜剩饭、烂水果、包装袋,一天能堆一座小山!天长日久,风刮雨淋,垃圾还不是全进了于桥水库?要知道,400万天津市民喝的就是于桥水库的水啊!将心比心,咱能把脏兮兮的垃圾扔到天津市民的水缸里吗?
  听完村主任掏心窝子的话,再也没人反对了。水源保护队很快成立,除了收集清运村里的垃圾外,还负责打捞水库里的漂浮物。仇沾霖任水源保护队队长,指导员是村支书肖瑞章,队员自愿报名,由刚开始的十几人增加到后来的几十人。全村修了100多个垃圾池,平均3户一个;村里还划定了每家每户的卫生责任区,天天清扫。村委会制定的《崔各寨村水库环境管理条例》与村民约法九章:严禁在水库边乱倒垃圾,严禁向水库里排放污水、灰浆,严禁在水库里洗涤污物,捕鱼者必须自带垃圾桶……
由于本村没有地方存放,村委会花了1万块钱在4公里外的外村买了一个大坑,每天大清早用拖拉机运出去倾倒。碰上大雨天,村里的土路一片泥泞,村委会就发动群众用筐抬,用小推车运。春节前后是垃圾的高峰期,经常是全村老小一齐出动,10多辆拖拉机、小三轮来回跑。有人算过一笔账:自1997年4月至今,崔各寨村运出去的垃圾有足足两万吨!
  为了不污染于桥水库,崔各寨村一次次自断财路
  1978年修于桥水库时,全村3200亩口粮田被政府征用了,失去了“命根子”的村民只好自谋出路,有的打鱼,有的外出打工。这两年水库里的鱼越来越少,乡亲们开始琢磨新的生财之道。1996年,村里的4户人家搞起了养殖业,村支书肖瑞章的儿子肖鹏投入5万多元盖了200间猪舍,买了400只小猪崽。正当他们干得起劲的时候,村委会就发现,一到下雨天,畜禽的屎尿就随着雨水淌进了水库。村委会经过商量,作出决定:所有的养殖业必须下马。肖瑞章第一个让儿子先拆,肖鹏想不通,含着眼泪辩解说:“不让养猪,我的投资怎么办?”当了30年村支书的肖瑞章大义凛然:“就因为你是我的儿子,才让你第一个拆。国家花那么大的代价搞引滦入津,如果咱们把水弄脏了,国家的钱不就白花了吗?!”就这样,4户村民无可奈何地自断门路。
  第二年,听说网箱养鱼能赚大钱,十几户村民投资15万元购买了网箱,在水库里养起了黑鱼。一年下来,养鱼户总共赚了100多万元!他们满心欢喜,准备大干一场。1998年腊月二十五,仇沾霖的弟弟仇沾海买了5000公斤鱼苗,投放到网箱中。没想到,三天以后,蓟县水产局赶来调查,并下了禁养令:网箱养鱼污染水质,必须在1999年4月底前全部拆除。听到消息,投资网箱养鱼的村民傻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想拆。过了大年初五,仇沾霖硬着头皮来到弟弟家:“兄弟,委屈再大也别说了,你先拆吧——谁叫你是我兄弟呢?”望着哥哥毫无表情的脸,仇沾海含着眼泪把价值5万多元的网箱拆了。这一次,养鱼户的直接损失就达20多万元。
  “为了保护于桥水库,农、果、牧、副、渔,我们是哪一样也不能搞,可我们也得奔小康呀!”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些年仇沾霖带领其他村干部上北京、下天津、跑唐山,遇着老朋友就求他们“行行好”,帮助乡亲们找门路。如今,全村劳力基本人人有活干,收入比邻村种地的还高。群众说:不把于桥水库这个“大水缸”看好,不用说对不起天津市民,就连村支书、村主任都对不起!
  把崔各寨村建成生态环保村
  走进崔各寨村,发现这里与周围的村子大不相同:一般大小的垃圾池格外显眼,东西一里长的大街干干净净,旮旮旯旯罕见塑料袋、水果皮。走进农户,还会发现他们是用沼气点灯做饭——人、猪粪便和剩饭剩菜全部消化在沼气池里,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了电费。在崔各寨村的带动下,如今于桥水库周围的50多个村成立了水源护卫队,并且由崔各寨村主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商保护水库的大事。
  村主任仇沾霖还不满足。他和新村支书丁长明等合计,要在水库边修一道防渗坝,把污水彻底堵住;同时,与北京的高校联合,把后山的15亩果园改建成集观光、精加工于一体的玫瑰园,在全村开展无污染的生态旅游。这位精明能干的村主任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带领村民把崔各寨村建成中国著名的生态环保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