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同在蓝天下 人鸟相与欢——西南四省市“爱鸟周”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3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环境扫描

  同在蓝天下 人鸟相与欢
  ——西南四省市“爱鸟周”采访记
  高世屹
  4月的春天,乍暖还寒。笔者跟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陈润生一行,奔赴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参加西南四省市“爱鸟周”采访活动。一路行来,虽然是走马观花,却让我这个“鸟盲”大开眼界。
  放飞现场难觅鸟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普处处长赵胜利是一个铁杆鸟迷,对鸟的知识如数家珍:广阔的中华大地蕴藏着丰富的鸟类资源,我国现有鸟类1256种,享有“雉类的王国”美称。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鸟类栖息、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非法猎杀、捕捉、收购、出售、食用和走私野生鸟类,人为造成鸟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我国自1982年起,每年在各地开展“爱鸟周”活动。这次以“关注鸟类,珍爱自然,建设绿色家园”为主题的西南四省市“爱鸟周”科普宣传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爱鸟护鸟意识。
  第一站是贵阳。在“爱鸟周”活动放飞现场,当我摆好相机,准备捕捉小鸟飞向天空的壮观场面时,却发现镜头中并没有多少鸟的影子。我急切地询问身边的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张礼安:为什么没有从不法分子手中抓获更多的小鸟放飞呢?张厅长轻声说道:“你是有所不知:这些鸟还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搞到的,有的还是从动物园里买来的。现在,经过20多年的宣传教育,人们的爱鸟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不法分子已经越来越少了。”
  据她介绍,贵州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鸟护鸟活动,一些少数民族曾有男子带枪打猎的传统,但是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滥杀乱捕现象基本得到控制。现在群众主动监督、积极举报的积极性很高,经常有热心市民救下迷途、受伤的小鸟送到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甚至还有人自己花钱在市场上买鸟放飞。
  “鸟道雄关”今胜昔
  素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省,因其温和的气候、复杂的地形,成为我国鸟类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占有国内鸟类种数的64%。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在云南做短暂停留,无缘目睹昆明滇池旁人鸥相处的情景,更无暇到苍山洱海聆听大雁的歌喉。但是昆明市鸟类协会会长、云南大学生物系王紫江教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鸟道雄关”传奇——
“鸟道雄关”其实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文华山上一个叫隆庆关的山丫口,每到仲秋时节,来自北方的100多种候鸟结队飞行,万鸟成群,路过这里。此处经常浓雾缭绕,阴雨连绵遮住日月星辰,使得夜晚飞过此地的鸟儿迷失方向,降低飞行高度或停留下来。候鸟有趋光性,夜晚都是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它们只要看到光就拼命往里钻。过去,人们便在阴雨的黑夜,在山口点燃篝火,手持竹竿等待。这时,群鸟便会相互碰撞,发出婉转凄切的叫声,形成著名的“鸟吊山”奇观。一阵叫喊声后,群鸟快速向火光飞近,于是有的被烧死,有的被击落捕获。据说,一个人一个晚上就能捉到数百只甚至上千只鸟。
  说至此,王紫江教授话锋一转说:现在,每到鸟过山口时,国家都要派出武警战士协助林业工作者,在此守护鸟们过关,再也没有发生“鸟类集体自杀”的现象。1997年10月,原国家林业部决定,在“鸟道雄关”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鸟类环志站,以跟踪候鸟迁徙规律。
  万千鹭鸶奔绿来
  在云贵两省都没有拍到鸟的踪影,心中不免有点惆怅。没想到,在四川省一个不出名的小县,我们有幸进入一个莺歌燕舞的世界。
  沿成(都)雅(安)高速公路西行一个小时,就到达成都平原西南部的蒲江县。这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享有“天然氧吧”美誉。县内有朝阳湖白鹭生态自然保护区,湖面面积1100多亩,湖中两条主水道,曲巷深幽。湖光山色之中,观鸟活动拉开帷幕。据“铁杆”观鸟爱好者讲,观鸟活动一是穿着要“素”,二是行动要“静”。鸟类对人很敏感,穿着艳丽、举止粗野都会惊吓小鸟。
  我们乘一叶小舟,划桨于水中,只见湖面碧水幽幽,不时荡出一波波涟漪。两岸古树葱葱,藤枝缠绕,枝头不时传来唧唧喳喳的清脆鸟鸣。远望一片银白色鹭鸟在绿水中驻足,或潜水逐食,或交项嬉戏。靠近,靠近,“哗——”的一声,鹭们早已警觉展翅高飞。它们舞过头顶,飞往山前,融入山的凝重。
  这时,我才想起举起相机,“咔嚓”“咔嚓”一通猛拍。但是,恐怕怎么也拍不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情画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