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一院八所”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院所长——中国气象何以敞开胸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3
第11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一院八所”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院所长——
中国气象何以敞开胸怀
  本报记者 彭俊
  4月11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对前来应聘八个专业气象研究所所长的13位科研人员进行了面谈和答辩。每个答辩者都事先准备了多媒体演示稿,就所聘岗位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和分析。
  据悉,这是继去年中国气象局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中国气象科学院院长之后,中国气象局再次通过新闻媒体刊登招聘公告,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科研所“一把手”。
  谁能当“国家队”队长
  在中国气象事业领域,“一院八所”是名符其实的“国家队”。
  一院:中国气象科学院。
八所:中国气象局所属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武汉暴雨研究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科教司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对应聘者提出了比较严格的七个条件:为人正派,学风端正,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研究员级职称;年龄一般应在50岁以下,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在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特别是聘任研究所的主要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知名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独立开展国际交流工作;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参加重要科研工作的经历,能够带领科研群体开展创新研究工作;需要3名以上专家推荐。
  据了解,经过公开招聘,中国气象科学院新任院长已经走马上任。这次参加应聘“八所”所长答辩的科研人员共有13人。他们年富力强,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只有37岁;他们有的来自气象部门内,有的来自气象部门外,有的来自海外和香港地区;所有应聘人员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为什么要面向全球
  全国气象战线从业人员将近6万,相关科研人员也有数千。那么,招聘“一院八所”的院、所长们,为什么要面向全球呢?
  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张世英说,气象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频繁。引进国际人才,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
  此外,中国气象局希望用5至10年的时间,通过科研机构改革,在学科结构优化、人员精干高效的基础上重组八个专业气象研究所。将这些研究所建设成为专业特色突出、在某些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具有相应国际影响的国家级专业气象研究机构。
  从前来应聘科研人员的背景中可以看出,中国气象局已经逐步吸引了国际化人才。应聘的13人中就有3位是在国际相关学术机构工作,其中有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的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的教授和美国Hampton大学的研究助理教授。还有好几位曾经有过在国际学术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气象局长的忧患意识
  中国气象局的“一院八所”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对这类机构,国家已经下决心逐步实施体制改革。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科研基础还相对较弱,不仅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机构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与国内同类研究院所相比,也无明显优势。今后国家将不会继续沿用计划经济的做法来支持科研院所,而是会更多地通过竞争的方式组织科研课题的招标,确定科研任务的承担单位。如果我们的实力和竞争能力不强,将难以保住在国家气象科研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必须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加倍努力,奋发进取,把“一院八所”建成名符其实的国家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