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腐朽岂能成时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3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腐朽岂能成时尚
  仲言
  某些封建糟粕、腐朽的东西,早已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不曾想在某些电视剧里又成了香饽饽,引起人们的厌恶。
  在一些以封建大家庭为背景的电视剧里,男主人公妻妾成群,周旋于女人之间,“想要谁就是谁”,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周围的女人为了得到“老爷”的欢心和宠幸而争风吃醋、费尽心机。故事就围绕着这些男女的情感纠葛来展开。虽然电视剧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在伦理道德、爱情亲情等的冲突中所经受的内心痛苦甚至是人性的扭曲,但是,我们却看不到任何人对制造了这一切不幸的一夫多妻的封建制度有什么批判或反思,仿佛都是男女主人公自己人性上的不完美和命运的作弄造成的。同时,对于挑逗、勾引、阴谋、陷害、欺骗、通奸、乱伦……等丑恶现象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甚至是津津乐道的描写,却暴露了创作人员自身的错误观念和低级趣味。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些才是电视剧的卖点,而某些电视剧的高收视率也的确证实他们的“眼光”不错。但是把从历史垃圾堆里扒出的东西不加分辨地送到观众面前,绝对不是负责任的文艺工作者的所为。
  满足观众的欣赏口味,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也有其追求利润的合理性,真正令人忧虑的是,在这些电视剧背后所隐藏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混乱。在某些电视剧里,“以一人之私欲而荼毒天下”的封建帝王被塑造成大公无私、忧国忧民、勤政爱民的“明君”;流氓无赖有情有义、慷慨豪放、机智果敢;这里的男主角(不分正反)的身边都有若干女人,他们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勾心斗角……成了某些编导烹饪“影视大餐”的最佳佐料。但是不管他们的制作手段怎样高超,包装怎样精美,那股浓浓的从棺材里散发出来的气息却始终挥之不去。
  能不能在艺术作品里表现诸如封建帝王、宫廷斗争、一夫多妻等事物现在已经不必争论了,问题是怎样表现:是有分析、有取舍、有价值判断,还是完全认同,彻底拥抱,用欣赏的心态来把玩?这实在是作品高下、优劣的一个分水岭。可悲的是某些文艺工作者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把个人不正常的审美趣味当成了值得追求的创作风格,把对某些腐朽事物和阴暗心理的展示当成吸引观众的噱头,一味地混淆正义与邪恶、崇高与卑鄙、高雅与庸俗、美好与丑陋的界限。虽然我们承认历史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可以理解编导有时为了形象的生动和丰满需要对人物做多侧面的表现,但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评价,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分析。如果以偏概全,把腐朽当神奇,那么这些作品就必然是偏颇的,对于广大观众正确认识历史必然是有害无益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文艺在表现历史题材时,要百分之百地忠于历史事实,不能有自己的艺术再创造,而是要求在作品里贯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要通过作品清晰地传达出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思想品质是我们要肯定、要赞赏、要继承和发扬的,哪些是我们要否定和唾弃的。这是关乎中国人尊严的大事,决不可一味地“戏说”之。戏弄历史的人也必将被历史戏弄。
  今天,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现实生活,去反映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感受。一味搞笑的历史剧已经够多了,何必一窝蜂地扎到里面出不来呢?重复自己的艺术家是没出息的艺术家,重复别人的艺术家岂不更等而下之?生活尤其是现实生活是文艺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丰富的现实题材正等待着有责任感和才华的艺术家们去开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