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勿忘打扫语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3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直言录

  勿忘打扫语言
  刘焕鲁
  这个题目是很“直白”的。“打扫”,就是对付不干净的一种手段。打扫的目的是清除,清除语言里的脏东西,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行动。当年宣传“五讲四美”,其中一“美”谓语言美。美,除了语法上使用的得当与正确,发音的准确与动人而外,更重要的,是干净。《毛诗》:“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玷,玷污,即是脏,脏的语言是绝然谈不上美的,故“不可为”。如出言不逊,想说出口也最好憋着不说,干脆“沉默是金”吧。
  最近以来,媒体已经把打扫语言的问题提了出来,因为这是体现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出口成脏谁之过》、《“黄段子”从酒桌讲到手机》、《恶俗菜名不可取》等等……这些报刊文章,就是要提醒人们保持原本不是很难做到的语言表达,动员和鼓励人们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相对国际化大环境尽可能缩小与文明的距离,说到底——这不是夸张——而是关系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中国人是很注重每个人的自尊的,所以“打扫语言”不仅是给自己人格尊严,也是给你周围的环境、所在的单位、乡镇区县、街道城市,乃至你所热爱的这个国家的“尊严”。
  上面所指的文章披露,目前的“脏话”居然谱写成了流行歌曲,也多有港台的,诸如“拍拍你的头,你好温柔;拍拍你的腰,你好风骚;拍拍你的背,你今晚跟我睡……”这些靡靡淫辞,直接在无瑕的少年中间传唱,猥亵着我们的未成年人那远未谙世事的心灵的净土;而成年人的“黄段子”、“短信息”,几乎也成了酒桌上的一道“风味大餐”,“20岁的男人是……70岁的男人是联想。”这则《男人与名牌》的段子,在某网站手机短信息发送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加之传来传去,几近到了不脏不成文字、不脏不成语言的程度。这些东西,干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如同骚扰电话一样,侵犯了他人权益,文章作者或许正是其中的受害者,疾呼“发送者小心法律责任”!
  我国传统的语言,不应该发出“异味”,应该“君子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这“违之”的,即污言秽语,恶言恶语,诳言诈语,流言蜚语,胡言乱语,如是等等,而应崇尚“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的真的善的美的标准。《说文》云:“直言曰言,论议曰语”。言语本来就是人与人之间知识与情感传递的一种工具,一种美学。《释名》说:“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述也。”故而这宣示的、叙说的应是具有魅力的。
  我国一位先贤似乎给语言粗分了两大类:益于人的和损于人的。孙卿子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所以我们说出话来,就有个“当”与“不当”的问题。自然,要选择“当”。一个“当”字,又说明语言具有力量,《淮南子》说:“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
  语言是什么?简单地讲,语言就是“说话”,不论是嘴上的还是纸上的。有人说“中国人讲人生意义,外国人讲人生意味,前者是道德标准,后者是审美标准,而我们现在想要的,是两者的兼而有之。”我们领会的话外话则是,语言,要体现透明的特色,人文关怀的开悟,公民意识的自觉,智慧、情感的现代感觉与新世纪的交流和谐,并据此对低俗说“不”。
  “当”的语言,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所追求的。语言可以说是道德的文明通道,这是人类混沌之后构建的一个重要的肌体。而不当的语言,是今天我们不需要的,该“打扫”的。人做了不当的事说了不当的话,往往会被当众指斥为“不像话”,可千万不要小觑了“话”对生命的意义和对世界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