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执行“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11-02
第2版()
专栏: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执行“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
华俊
江苏省盐城县新生乡,共五个村,六百四十九户。其中贫农二百八十八户,新、老下中农共一百五十八户,新、老上中农共一百四十八户,富农四十九户,地主六户。这个乡今年春天办了六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一百九十一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二十九点四。全乡有常年互助组十五个,临时互助组八个,入组农户三百四十三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五十二点八五。
今年秋天,六个合作社普遍丰收,平均比办社前增产一成三,比周围互助组多收近一成。合作化的优越性吸引社外农民,全乡十五个常年互助组积极酝酿办社,有五个临时互助组和部分单干农民要求入社。全乡有二百八十八户向党支部“挂号”,要求建立新社或参加老社。合作化的高潮已经形成。
党支部由于对高潮到来的新情况认识不足,最初,还是根据原来的计划办事,工作局限在原来准备建社的八个典型互助组的圈子里,以致领导没有赶上运动的发展,一度陷于被动状态。因此,在群众自发酝酿办社的活动中,产生了以下问题:
一、排斥贫农入社。有部分中农,甚至少数党员和干部要“肩膀子一样齐”的人在一起办社,认为“农具全、耕牛足,社才能办得好”,吸收了贫农入社,自己会“吃亏”,而且“困难多,社办不好”。如芦荡村吕正发互助组(共十二户贫农),去冬今春都曾要求入社,支部没有同意,现在又要求参加芦荡一支社,有的组员打报告申请了三、四次,被这个社的副社长卞学龙(党员)拒绝了。卞学龙一方面拒绝贫农入社,一方面却去吸收富农袁学忠、倪继根、袁俊法等三户入社。组长吕正发气愤地表示:“不要我们,我们就组织‘穷人’社。”张李村建社时,有些中农不肯和贫农在一起,要单独组织“中农社”。全乡要求入社而被排挤的贫农即达三十六户。
二、争夺办社骨干。在合作化运动全面展开以后,由于支部没有注意发现和培养新的积极分子,原有的骨干就显得少了,而且分布得不匀,一些过去作风不好的干部,群众又不愿选他们做“当家人”,因而,好的骨干就你争我夺。当时全乡有五个准备建社的互助组,其他条件都够,就是没有领导骨干而办不起来。陈舍村陈舍庄西头的互助组准备建社,因为没有会计,组长晚上跑到东头的互助组去动员李怀明,拉他出来当会计,引起了东头组的不满,这个组的组员说:做人还是做鬼,夜里把我组的好会计拖走了。韩玉亮互助组原来有二十五户积极要求办社,支部准备推荐党员韩仕高(作风很不好,是被撤职的村长)去当社长,组员情绪很快就低落下来,有七户跳到别组去了。
三、单干农民没人管。乡的工作人员只顾领导八个典型互助组办社,一部分要求入社而被排挤在社外的贫困农民,生产无人领导。乌港村贫农刘继容因不得入社,不积极生产。陈舍村王兆俊互助组有十一户贫农,任凭三十一亩水田干掉,他们说:不办社,不高兴生产,社办起来才来劲。一些目前还不愿入社的上中农心里不安:怕提高成份;怕粮食统购的时候加大产量;怕政府两样看待。这些问题也没人去过问。
四、地主、富农乘机破坏。有的地主、富农向乡的工作人员“央求”入社,企图“钻进来”破坏。有的用利诱、挑拨、威胁等办法,企图把已要求入社的农民“拉出去”。陈舍村富农李宏太、孙书金以预付工资的办法,拉拢李怀仁、李怀才等十一户说:十个人杀条牛,不如一人打条狗。张李村富农孙宏成,威胁不许他入社的党员待学楼说:“我和你有什么仇?”并说:“有你一天,也有我一天。”
五、支部内部对农业合作化的意见也不统一。全乡四十八个党员,多数积极拥护办社,劲头很足,支部书记韦成选认为应该积极支持群众的办社要求。但也有少数党员则认为要“慢慢来”,“稳点好”。如党员李怀和说:“步子跨大了,不容易领导。”他领导的互助组有三十四户要求入社,他只同意二十四户。个别生活较富裕的党员,躲在群众后头,不愿入社。党员韩仕和,看见周围群众都行动起来了,怕在家里“逃不了”,要求支部批准他去做河工。党员陈金书说:“现在没条件,等一、二年再说,今年坚决不参加。”
支部在上级党委的帮助下,认真地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总结了本乡办社的经验,看到了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的具体事实,批判了一些党员的消极情绪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对合作化有错误认识的党员,都检讨了自己的错误思想。支部委员徐步连是乡的信用社主任,过去借口“工作忙”,说没功夫办农业合作社,现在检讨说:“不是忙,是思想不对头,从今天起要一心一意参加办农业合作社。”转业军人、党员刘正元,开始因为母亲不愿入社,自己也动摇,现在表示决心打通母亲思想,并提出把一百二十元转业金拿出来作为入社的投资。在对合作化有了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阶级政策的教育,批判了排斥贫农的错误思想。曾经排斥贫农或想让富农入社的党员都作了检讨。党员吕金榜说:“原来只看见富农的耕牛、农具,看不到富农的阶级本质;对贫农只看见‘困难多’,忘记了是依靠力量。这下子明白了。”原来企图吸收富农、排斥贫农入社的党员卞学龙,也检讨了错误,表示坚决执行政策。接着,支部又把合作社的土地入股,土地劳力分配比例,耕牛、农具如何处理等的具体政策向党员作了说明。
经过学习,党员的觉悟提高了,眼睛擦亮了。全乡四十八个党员中,原来积极办社的三十四人,动摇的十二人,表示坚决不入社的二人,现在积极办社的增加到四十四人,犹豫不定的只有四人。
××××
党内的思想统一了,支部就看清了当前的新情况:一方面是一大堆问题必须通过规划才能解决,另方面群众已经动起来了,亟需立即加强领导,不允许“慢慢来”。为了适应这个新情况,支部确定,一面进行规划,一面发展新社。
一、支部根据群众对合作化的不同态度进行了排队。全乡还没有入社的四百零三户贫农、中农,有二百八十八户积极要求入社,但是积极的程度不一,其中态度十分坚决的二百二十六户,随大流的六十二户。在四百零三户贫农、中农中,现在还犹豫不决、要看看土地如何评产、粮食如何分配、耕牛农具如何处理再决定入不入社的有一百零二户,表示要等几年再说的有十三户。通过排队,支部确定今年再发展十个新社,共二百四十五户,原有六个老社再吸收新社员七十二户,全乡入社农户达五百零八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七十八点三。对其余暂不入社但愿入组的七十三户,计划组织五个互助组。对表示不入社也不入组的十三户,决定再让他们等
一等。对五十五户地主、富农,目前坚决不吸收。
二、分析了现有骨干的情况。支部认为,骨干是足够的,就是分布不匀;最主要的问题是忽视了对新生力量的培养,因此,必须明确:哪里有群众要求办社,哪里就有骨干。全乡有党员四十八人,还有青年团员七十三人,其中对合作化表示积极拥护的有六十四人。另外,还有在各种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一百二十八人,其中对合作化表示积极拥护的一百零二人。通过排队,根据“人地相宜”的原则,对骨干作了调整;并确定在运动中培养新的骨干,准备个别吸收够条件的人入党、入团。
三、划清了依靠谁、团结谁、限制谁的阶级界限。弄清了应先吸收谁,后吸收谁,以便在运动中贯彻执行自愿原则。又具体研究了老社和目前正在建立的社的社员和骨干的阶级成份;并把原来被排挤在社外的三十六户贫农,具体作了安排。
在进行初步规划的时候,有少数党员对阶级界限还是划不清,如芦荡村村长、芦荡社社长刘福成,把邻居富农周云高报为上中农,并且说:“这个老实人,可以入社。”支部针对这种情况,又在党员中间反复进行了阶级政策的教育,揭露了本乡富农的各种破坏活动的具体事实。
初步规划搞好后,党员回去在团员和积极分子中进行了个别串连。接着各村分别召开了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会议,讨论支部提出的初步规划;并共同协商谁今年办社,谁暂时留在互助组内搞好互助组,争取今后办社。在取得一致意见以后,大家又研究了办社和整顿提高互助组等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党员、团员、积极分子的意见统一了,办社的政策和方法也学会了。接着就通过他们用召开各种座谈会、家庭访问、地头谈心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关于合作化问题的宣传教育。同时,又组织全乡群众二百七十多人去老社参观访问;动员老社的各种成员七十三人到群众中现身说法,广泛地宣传合作社的优越性。在宣传中,特别着重讲清自愿互利政策,贫、中农团结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道理,并揭露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结果,澄清了群众中的一些糊涂思想,鼓舞了群众的办社热情。这时全乡要求入社的农户由原来的二百八十八户增加到了三百九十户。中农王吉俊,有十二亩好田,三个整劳力,二个半劳力,一部洋风车,去年办社的时候表示坚决不参加,要“比一比”再说,现在听见和他条件相同的徐怀宝入社后,粮食收入增加二千多斤,说自己“空等了一年”,表示坚决要入社。原来排斥贫农入社的新中农陈桂望,了解了贫农土地潜力大,劳力足,中农有耕牛,有农具,合作起来两全其美的道理后,愉快地动员过去被他排挤的三户贫农重新入社,并且向他们作了检讨。
合作化规划在群众中进行充分酝酿讨论以后,支部根据群众意见,充实和修改了规划。例如原来计划办新社和入老社的是三百一十七户,根据群众的要求,又增加了八户。乌港村有二个互助组共三十八户,支部原来计划以这两个组作基础办两个社,经过群众讨论,支部最后确定两个组一部分人加入老社,留下一部分人建立一个社。大家都很满意。在合作化规划的基础上,全乡共建立了九个新社。还有一个社因条件没有完全成熟,先搭起了一个架子,等条件成熟后就正式建立。六个老社也扩大了。
合作化的全面规划也定出来了:一九五五年秋种以前,连原有老社在内共办社十六个,入社农户五百一十六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七十九点五。其中贫农、新老中农的下中农四百一十户,占本阶层农户(四百四十六户)的百分之九十二;新、老中农的上中农共一百零六户,占本阶层农户(一百四十八户)的百分之七十一点六。共组织互助组三个,五十八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八点九,其中贫农和下中农二十七户,老上中农三十一户。单干农民十九户,其中贫农和新老下中农八户,上中农十一户。单干的地主富农五十五户。
一九五六年,不再办新社,计划扩大原有的社,再吸收五十八户。其中贫农和新老下中农二十七户,老上中农三十一户。全乡入社的农户就达到五百七十四户,占总户口的百分之八十八点四。
在新社大体建成以后,支部就集中力量分别帮助六个老社订出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计划;帮助新社建立了劳动组织,划分了耕作区,制定了小段生产计划。同时,建立了互助合作网,以芦荡老社为基点社,带动十五个社,并确定芦荡一支社、鸟港、张李等三社分别带动三个互助组,具体帮助互助组加强生产管理,搞好生产。十九户单干农民也分别确定所在地的合作社负责帮助。
通过全面规划,贯彻执行了党的合作化方针、政策,党员、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了。在规划和建社中培养了大批积极分子,并吸收了两个够党员条件的积极分子入了党,现在全乡干部正满怀信心地按照合作化规划继续领导办社工作,并且正在进行包括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全面规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