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以哲学理念办企业——访京瓷公司名誉会长稻盛和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4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以哲学理念办企业
  ——访京瓷公司名誉会长稻盛和夫
  经济日报记者 赵文斗 本报驻日本记者 管克江
  幼时学习成绩平平,患过结核病,没考上名牌大学,进不去大公司,晚年又患胃癌——一连串的失败和波折,却造就了被誉为“经营之圣”的企业家——日本京瓷公司名誉会长稻盛和夫。近日,记者在京都市的京瓷公司总部采访了稻盛和夫先生。
  稻盛先生神态祥和,温文宽厚。白手起家的艰辛,人生际遇的坎坷,这些对他宛如过眼烟云。他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汲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经营哲学。他认为,办企业和做人一样,都应遵循一些伦理原则,比如“敬天爱人”、“诚实公正”、“满招损,谦受益”等。为了思考人生和社会,他甚至一度遁入佛门。他还提出了“思想+热情+能力=成功”的方程式,认为一个人即使天赋不很出色,依靠高度的热情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样可以获得成功。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评价稻盛和夫说,“他讲他成功的历程,讲他对人生的看法,讲许多与他的本行陶瓷业有关或无关的问题,到处洋溢着表面浅显、实则深刻的哲学思维,说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
  正是本着这些哲理,稻盛和夫28岁时以300万日元的资本创办了京瓷株式会社,在经历了各种困难挫折后,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4万亿日元的大型跨国企业,其业务涵盖精密陶瓷、电子机械、照相器材等领域。1984年稻盛和夫52岁时,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创建了日本第二电话电报公司(简称第二电电),目的是打破垄断,让日本人用上价格低廉的电话。2001年,第二电电合并其他两家电信公司,成为日本第二大IT集团。
  稻盛和夫主张,办企业不能一味地只是赚钱,其最终目的是贡献社会,既要利己,更要利人。1981年,稻盛因在工业用精密陶瓷技术开发方面的突出成果,被授予“伴纪念奖”。伴五纪教授是东京理科大学的一名科学家,个人并不富有,但他把自己的专利技术收入拿出来做奖金,奖励有志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人。这件事使稻盛和夫很受刺激,“既感到荣幸,又感到羞耻”。他说,京瓷是一家上市公司,个人也有颇为丰厚的资产,但这笔财产,并非私有之物,是取自社会之所得,理应奉还于社会。为此,他一次拿出600多亿日元,设立稻盛财团,用这笔基金设立“京都奖”,奖励国内外在尖端科学、基础研究和思想艺术等三方面有突出成果的人士。稻盛的目标是把“京都奖”办成诺贝尔奖那样的国际大奖,为整个人类的科技进步发挥促进作用。为培养日本型经营管理人才,稻盛和夫还创立了“盛和塾”,后改称“盛友塾”,已培养了3200多名学生。
  稻盛为日中友好和交流事业同样不遗余力。当得知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他个人和京瓷公司各出资50万美元,设立了中国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他说,我在学生时代家境贫寒,依靠奖学金上完大学,在今后的西部大开发中,会有不少学生像我年轻时一样,虽有远大抱负,但因家庭财力不支而中途辍学。我希望通过奖学金,帮助他们,使他们成为为西部开发做出贡献的人才。稻盛的义举受到了李鹏委员长的赞誉,并被中日友协授予“中日友好使者”称号。去年京瓷首次邀请了来自中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30名中学生到日本参观交流。稻盛和夫说,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让中国的青少年到日本来体验日本社会的风土人情,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将来成为国际型的人才。京瓷准备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并组织日本的中学生到中国去参观访问。稻盛先生还在中国各地演讲,介绍自己的经营哲学,并资助有关机构培养中国的经营人才。
  世纪之交,稻盛和夫把中国作为京瓷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基地。他在广东省东莞市建设了一座亚洲最大的激光打印机、数字技术复印机工厂,在上海建设了京瓷公司所属工厂中技术最先进的上海京瓷电子工厂,在贵州设立了京瓷手机公司。在企业经营中,他始终坚持利己利人的思想。他认为,日中双方如果尽量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减少误解。为此,稻盛教育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企业经营者把中国员工和日本员工同样对待,京瓷公司的在华企业和中国的合作伙伴结成了融洽的友好关系。在稻盛和夫的带动下,许多“盛友塾”的毕业生纷纷前往中国建厂办企业,或投身于希望工程、绿色工程等公益事业,加入了日中友好交流的行列。
  (本报东京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