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家园温馨人常青——武汉常青花园社区文明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5
第1版(要闻)
专栏:

  家园温馨人常青
——武汉常青花园社区文明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罗盘
这是一片祥和的土地:占地4000亩的偌大社区,不见垃圾杂物,没有喧嚣纷扰,每年的违法犯罪率在万分之零点五以下。
  这是一片欢乐的土地:已入住7万多人的偌大社区,周周有文艺演出,月月有知识竞赛,居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先进文化活动已享誉湖北,受到中宣部的表扬。
  这里是武汉市常青花园社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安居工程之一,常青花园绿树红花环抱亭台楼阁,老人孩子憩戏草坪花坛,人们的脸上是发自内心的笑容。社区连续夺得“国家级城市住宅试点优秀小区”、“国家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等荣誉称号。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向记者介绍:“常青花园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是居民真正的乐园。”
  精心描绘温馨家园
  为了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上个世纪90年代,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与香港新世界集团合作在北郊的荒芜之地兴建安居工程———常青花园。当第一批居民迁进社区时,一些不良习惯也随之“入住”:自行车随意摆放,小物件杂乱无章,邻里间常有争执。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何处入手?管委会副主任刘光本和常青花园的管理者们走进了居民家中。他们请来专家学者,听意见、想主意、拿方案,迅速形成共识:决不能盖了房子一卖了事,社区的建设者同时应是文明创建的组织者,只有先为群众提供温馨的家园和服务,才能吸引群众、团结居民共创社区文明。
  环境是社区精神文明的基础。刘光本和他的同事们投入巨资为居民营造优美的生活、学习、娱乐环境。高标准道路、水电、广场等公益设施建起来了,遍布社区的水泥路形成网络;覆盖社区的绿化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名牌学校到社区办分校,居民子女从幼儿园读到大学,不用出社区;过去的空白地带,建起了露天大棋盘、楚风楚韵的编钟造型……至2001年底,常青花园建设、管理者在硬件设施上的投资已超过5亿元,为居民营造了一个温馨惬意的社区环境。
  为了给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社区的管理者用心良苦。建设之初,常青花园便下大力气进行安全建设,他们不断更新、升级硬件设施,斥巨资建起现代化的电子监控管理系统,又很快建立起保安队、居委会立体防护网络。去年4月11日,保安队员刘宝飞发现一名男子形迹可疑,盘查后迅速缴了他的钢钉枪,将其押送至派出所。几年来,常青花园社区保安队处理类似安全隐患达800余起,协助居民扑灭火灾23起,为民做好事1万余件。
  社区还在居民中开展以党员为骨干的“心贴心”服务活动,成立了4个党支部,每栋居民楼都成立了党小组,1000多名党员在社区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去年底,一场大雨堵塞了小区排水管道,刘光本带头跳进污水中,连续奋战3个多小时,直到管道畅通。三小区28栋居民胡丽萍不慎在家摔倒,共产党员、保安员彭德强闻讯迅速放下饭碗,将她送到附近医院。于无声处见深情,由党员组成的“吴天祥小组”发现汽车轧过窨井盖时的“哐哐”声扰民,连续奋战一个月,将每个井盖都垫上了厚厚的橡皮圈。居民叶天志在感谢信中说:“生活在这样的社区,我们时时都在感受文明的气息。”
  齐心共建精神乐园
  怎样让7万多居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建精神乐园?常青花园的建设者、管理者动了不少脑筋,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在小区积极推行扰民追究制、谁接待询问谁负责到底的首问负责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推动小区精神文明建设一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年年都上新台阶。去年夏天,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常青花园上百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需要大量用水,为了不影响居民生活用水,物业公司每天派出数十台次洒水车到几公里外的小河拉水抗旱;居民欧阳静敏由于多年下岗,家庭非常困难,居委会领导积极多方联系,为她在小区内找到了就业岗位。
  绘就服务新天地,东风唤得三春归。在常青花园,居民主动配合管委会工作已成为自觉行动。居民袁祥养了30多年的鸽子,1998年刚搬进常青花园,他就在房顶搭起一个高大的鸽笼。刘光本董事长上门做工作,老袁痛快地把高度降了下来。去年,管委会认养树木的号召一发布,社区居民纷纷踊跃报名认养,78岁的赵兰君老人和11岁幼童吴旻伦也认养了树木,第一批400棵3米以上的贵重树木两天内被认养一空,经广大居民的精心培育,常青花园树木的成活率高达98%,没排上队的居民强烈要求管委会尽快公布第二批认养树木名单。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建设在常青花园蔚然成风。2001年9月,8村21栋居民周航为丢失出差款和支票焦急万分,刚要出门寻找,邻居李会琴已把失物送来。常青花园社区阅览室里的图书,绝大部分都是社区居民自发捐献的。社区文化中心接受居民捐献的乐器和体育器材总数已超过200台套。居民余小惠将自家的一架钢琴捐给社区作为演出之用。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涂勇参观后说:“环境熏陶人、培养人。常青花园的做法,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广。”
  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推动着这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连上台阶。常青花园地处城郊结合部,文化娱乐活动相对匮乏,社区居民成立了艺术团、腰鼓队、乒乓球队、老年门球队……有的楼栋甚至自己成立了艺术队。每到社区活动日,居民们不分老幼、不分官民,争着抢着报节目。
  悉心打磨楚天名园
  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止境,常青花园的管理者把眼光放得更高、更远。他们要把常青花园打磨成为楚天名园。
  社区的建筑面积减少了,绿化面积加大了,人均绿地达到3.97平方米。社区中心黄金地带兴建了占地200多亩、全国数一数二的社区中心花园。有人问,拿出这么大面积建公园,合算吗?刘光本说:“房地产有价,社区文明无价,值!”
  常青花园社区力求使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居民。困难群众生活管不管?刘光本的回答斩钉截铁:管!管委会设立了1600多个针对性较强的岗位,愿意在社区就业的下岗职工个个找到了工作。下岗工人、8村20栋居民杜汉梅被优惠安排了社区干鲜摊最好的门面,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真没想到,社区这样关心一个平民百姓,在我前途无着时,为我们孤儿寡母找到了活路。共产党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残障人士起居不便,他们特意在一楼为其设计了无障碍通道住房。记者采访时,正巧看到残疾人项久炮的轮椅轻松滑出门,他要到社区公园与等在那里的棋友下棋。这种专为残障人士设计的住房,常青花园有18套。3年多来,常青花园管理处接到群众居民求助3100多人次,居民反映的事件件有落实,反映的问题95%已得到解决。社区居民也积极参与社区管理。2000年秋,居民莫世贤建议成立常青花园老年大学,两个月后,老年大学开学,社区100多名居民参加舞蹈、绘画、书法、电脑班学习。
  和风扑面来,浩气满乾坤。常青花园的精神文明创建已形成系列活动。“婚育新风进万家”、“五好家庭”、“文明门栋”等活动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参与人数一次比一次多。2001年,常青花园乒乓球队获得武汉市六运会成年组团体冠军,社区知识竞赛队获得湖北省“楚天杯”。在常青花园,这种从社区走向社会,从自娱自乐走向全省全国争金夺银的居民组织越来越多。武汉市市长周济说:“常青花园建设者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契机,模范实践‘三个代表’,促进了各方利益的良性互动,保证了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