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实施“文化育检”走出一条新路,请看——先进文化铸剑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4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执法者风采

  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实施“文化育检”走出一条新路,请看——
先进文化铸剑魂
本报记者 陈一鸣
走进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检察院,一种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院子里树木葱茏,鲜花怒放,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荣誉室内奖牌、锦旗光彩夺目,检察官着装整齐,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变化来自创新对于过去,方城县百余名检察干警有一段酸楚的回忆——90年代初,由于种种原因,全院人心涣散,成为南阳市有名的后进院。
1995年4月,年仅33岁的郭国谦挑起了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的重担。郭国谦和党组一班人遵循“正检风、办铁案、硬监督、创一流”的立院方略,着力打造检察队伍。1997年9月,在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时,郭国谦和院党组决定建设有自身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检察文化,端正干警的价值取向、提高干警的业务技能、提高检察人员素质。
郭国谦写出了《检察文化与文化育检》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检察文化”的概念,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1998年3月,院里出台了“文化育检”的正式文件,并开始实施。
细雨润物悄无声
1998年初,方城检察院成立了第一个集读书、写作、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文化团体——金剑文学社。在金剑文学社的影响推动下,收藏俱乐部、摄影俱乐部、书画社、体育运动协会、文艺爱好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在体育运动协会的组织下,几年来全院已举办体育比赛5次,每次比赛期间,整个机关都充满了欢乐气氛。1999年,他们投资3.5万元,逐步建立起以法律类书籍为主体、藏书达1.5万余册的图书资料室。
2000年3月份,由方城检察院干警自己创办的双月刊《毛毛雨》问世了,里面辟有检察论坛、理论研讨、检察动态等栏目,一股由方城县检察院的泥土孕育出的文化芳香沁人心脾。
源有碧泽水自流
在一个县级检察院搞文化建设,困难和阻力不少。有的同志觉得讲“检察文化”是附庸风雅,还有的人将“检察文化”简单理解为唱唱歌、跳跳舞之类的文娱活动。郭国谦和院党组一班人搞文化育检,身体力行。郭国谦检察长的多篇小小说作品,在《大河报》等刊物登载后,在河南文学界产生了良好反响。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吕相国、副检察长李乔积极参与进来。
“文化育检”如春风化雨般极大地促进了该院的工作。去年,有78位同志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占干警总数的74%,有100多篇文章获奖,其中2篇获得高检“金鼎奖”,8位同志被省、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如今,在方城检察院,图书室里的人多了,酒桌上的人少了,讲话和气、文明办案的人多了,粗鲁野蛮、违法办案的现象不见了。
到目前,该院干警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已从原有的33%发展到90%。肚里的“墨水”多了,办案的技巧也就高了。在行风测评活动中,群众对检察人员和检察机关的满意率都在98%以上。2000年,该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五好检察院”,控申接待室被高检院授予“全国文明接待室”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