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改革体系 共同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5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改革体系 共同发展
——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中国始终非常关注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由于国际货币体系本身内在的不合理性,导致全球资源分配不平衡。主要货币汇率波动较大,影响国际金融和贸易的发展。这些问题不容回避,国际社会应继续关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4月20日在参加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2002年春季部长级会议期间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戴相龙指出,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组织主要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建议对改造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应做出四个方面的努力。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应分别发挥其功能作用。前者主要是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汇率方面发挥作用。后者则要在支持有关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克服贫困方面发挥作用;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定要在稳定汇率方面发挥作用。现在主要国家的汇率波动太大,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稳定,也影响到全球经济发展;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促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全球化的结果带来了贫富差别,有些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劳动力市场开放方面是保守的。发达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应加快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向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认真落实前不久达成的蒙特雷共识,切实提高官方援助金额,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资金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0.7%的目标,为发展中国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之平等参加全球化进程并分享全球化的益处;4.要发挥、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发言权。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发展中国家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经济中较为重要的力量。应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促进区域经济和金融的合作,这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谈到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时,戴相龙高兴地说,自1980年中国恢复在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基金组织通过与我国政府磋商、技术援助等多种形式,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作为基金组织一个重要的成员国,中国积极利用基金组织这一多边国际讲坛,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维护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及取得的成绩。中国在获得基金组织帮助的同时,积极参加了该组织对一些成员国的资金援助。通过基金组织的财务操作和向基金组织减贫基金捐款,向使用基金组织贷款的成员国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去年2月,中国在基金组织内的份额从46.87亿特别提款权增加到63.69亿特别提款权,排名从第十一位提高到第八位。这标志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与基金组织统计部长达两年多的合作与有效磋商,中国于今年4月正式加入了基金组织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这标志着我国经济金融统计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记者问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国银行开放会对中国的银行造成什么影响时,戴相龙胸有成竹地表示,中国承诺金融领域逐步对外开放,5年后对外国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引进外国银行,吸引国外金融资本,可以改进中国国内银行的组织结构,吸收外国银行的管理经验,对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会有很大促进。我们支持外国银行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跟中国银行竞争。为了增强中国国内银行的竞争力,我们将加速金融改革,采取稳健的步骤将国内银行改造成为真正的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用5年时间,通过改革、发展,使中国国内的银行与在华外国银行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
  (本报华盛顿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