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阅读
  • 0回复

精武连长项广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6
第1版(要闻)
专栏:

  精武连长项广强
  新华社记者 孙茂庆 李国利 新华社通讯员 赵启洪 本报记者
郭嘉
  一架银灰色的运输机在强大的气流中颠簸飞行,机舱内“吐”出一排排小黑点,绽放成朵朵白色的伞花,从800米长空倏然飘落。
  “迅速集结,摧毁‘敌’目标。”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刚刚着陆的伞兵,有的迂回侧击,有的架起侦察仪器,有的驾驶武装越野车,向指定目标发起了冲锋……这是空降兵某部仪器侦察连特种小分队,演练空降敌后进行侦察和破袭作战的一个镜头。头戴对讲头盔指挥这次演练的青年军官,一米八的个头,一身伞兵迷彩装束,显得英气勃勃。他就是空军首届“科技练兵之星”、“空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称号的获得者,闻名空降兵部队的精武连长项广强。
  (一)
  1999年8月,仪器侦察连在空降兵某部成立。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的项广强主动请缨当了连长。这年,他25岁。仪器侦察连担负着突然空降敌后利用仪器侦察战场情报,并适时进行破袭作战的任务,是后方指挥员的眼睛和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钢刀,不仅要求官兵具备特种兵的体能和机敏,还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
  打铁先得自身硬。到达连队的第二天,项广强便为自己制订了一个雷打不动的训练计划,每天早上增加1个小时的体能训练,跑5公里越野和400米障碍,晚上则练习侦察兵基本功。练习倒功的时候,项广强膝盖先着地的毛病一直改不过来,他就请训练尖子罗福林做指导,并将两块木板绑在自己的大腿和小腿之间,一天训练下来,胳膊、腿上到处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
  不到半年,项广强的各项训练成绩都达到良好以上,5公里越野和400米障碍成绩优秀,军事地形学、射击、班排战术科目都是连队第一名,成为全连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仪器侦察连的官兵来自全师11个单位,大多不会使用连队的侦察仪器。项广强根据战士们的文化程度、业余爱好、性格特点的不同分组培训,还把几十种侦察仪器的性能、数据输入电脑制成表格,再配以动画和游戏效果,使全连战士都能尽快熟练操作手中装备。
同时,他利用自己研制的“军事训练统计分析软件”,通过电脑来掌握训练强度、安排训练内容,既缩短了侦察兵的专业训练周期,又提高了连队整体训练效益。
头碎酒瓶、背断木棍,手掌能劈5块砖,腹部能开尺把厚的青白条石……项广强带领官兵白天在训练场练习“硬”功夫,晚上在电脑室通过网络练习战术战法。短短两年时间,连队官兵不仅能熟练使用侦察兵专业仪器和其它武器装备,还掌握了机降、伞降、攀登、网上侦察等多种技能。在军、师组织的军事比武中,仪器侦察连一举夺得总分第一和12个单项第一。
(二)
“只有科学组训、科学练兵才能出战斗力。”项广强敢于向不科学的练兵方式挑战,组织训练不局限于某种模式。
一次跳伞演练中,项广强发现着陆人员分散,集结动作缓慢,战斗队形混乱,不符合“快速制胜”的要求。他经过反复计算,打破了以往按体重大小顺序跳伞的惯例,改为用战斗建制编组,从而缩短了空中滞留时间,把跳伞的间隔时间由原来的0.8秒缩短到0.5秒,使伞兵着陆后的集结时间缩短了两分钟。
“别小看这短短两分钟,如果在战时,不但会大大增强破袭目标的突然性,甚至可能会改变整个战局。”项广强对大家说。
从戈壁荒原到山地湖泊,从茫茫沙漠到深山老林,无论是飞越千里骤然空降、抢滩登陆攻坚作战,还是深入敌后侦察、闪电出击突袭重要目标……项广强带领他的特种小分队一次又一次地探索着现代空降作战的特点和规律。
“未来战争不仅仅是体力和耐力的对抗,更是高技术的对抗,而我们自身的素质与打赢未来战争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缩小这种差距的惟一方法,就是学习。”项广强经常这样与战士们共勉。两年多来,他先后阅读《侦察技术与战术运用》、《军兵种侦察》、《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侦察情报研究》等20余种现代侦察专业书籍和军事资料,记笔记20余万字,还撰写了《空降兵特种作战破袭敌重要目标战法浅议》等16篇军事学术文章。
XX型战场电视,是仪器侦察连的一种野战装备,具有传输距离远、实时显示等特点,然而却不能将模拟电视信息进行电脑储存,不能实施网上传输,也无法达到情报信息资源各级共享的要求。项广强在掌握这种装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方法后不久,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走访了信息工程大学的老师,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将战场电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了图像情报实时编辑处理和地形分析网上传输,储存记忆功能比改装前提高了10多倍。
从此,项广强一发不可收。他先后革新器材6件,带领官兵探索出雾天、雨天等4种气象条件下的空降演练方法。他为此荣立了一等功,他所带的连队也因出色完成重大演练任务立了集体二等功。
(三)
项广强常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爱兵不仅仅是一项义务,更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去年5月的一天下午,项广强组织连队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战士赵志飞由于紧张,在向后引弹时用力过猛,弹体突然脱手落地。赵志飞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了。在这危急时刻,正在一边指挥训练的项广强一个箭步冲上去,将赵志飞推倒压在自己的身下,一手抓起已经冒烟的手榴弹向掩体外扔了出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手榴弹在10米开外爆炸,一场事故避免了。新战士王东刚入伍那会儿,专业训练动作总是比其他战友慢半拍。而排长又是急脾气,经常冲他发火,埋怨他拉了全排的后腿。于是,性格内向的王东一度情绪非常低落。项广强发现这一情况后,便根据王东的性格特点,安排工作比较耐心的二排长李承瑞带小王训练,取得很好的效果。他说:“这并没有什么诀窍,只是根据每个战士的体质、性格等特点,挑选适合的带兵人进行合理组训。这样,才能让官兵在训练中性格相融,说教投机,提高战士的训练积极性。”
“对战士进行心理疏导,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战士身上的优缺点,激发战士身上的‘闪光点’,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项广强要求自己和连队其他干部以此作为检验是否真正爱兵的“试金石”。过去仪器侦察连有一个习惯做法,就是在5公里越野训练时,总是由体质好、跑得快的战士用背包绳拉着跟不上的战士跑。有段时间,战士王同来经常跑在最后,心情郁闷,训练提不起精神来。了解情况后,项广强便反其道而行之,让王同来拉其他战友跑。他说:“让‘弱兵’也体验一下成功的感受,增强他的自信心,比让他被动地接受别人帮助要强百倍。”果然,拉着战友往前跑的王同来尽管汗流浃背,脚下却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最后比平时别人拉他时的训练成绩还好。
“连长就是我的兄长,他带我训练,教我学电脑,还救了我的命。”战士唐珊珊眼含热泪对记者说起了两年前发生的事情。那天,空中合成风达到22米/秒,大大超过通常的伞降标准。当项广强跳伞后把伞操纵到离地面不足100米做好着陆准备时,一阵大风卷着唐珊珊从右边向他直冲过来。如果不及时避开,两伞就会缠绕在一起,两人都有生命危险。项广强果断拉左棒操纵降落伞,选择在一片乱石堆上着陆,把安全区让给了唐珊珊。就在着陆的一瞬间,项广强被大风拖着撞到了一块尖石上,造成左胯骨粉碎性骨折,至今四根尺把长的钢钉还“镶嵌”在他的胯骨上。伤病,没有减低项广强苦练精兵的热情。他一直带领官兵们活跃在火热的练兵场上,丝毫看不出是一个曾被医生断言要留下残疾的人。左图为训练场上的项广强。(附图片)
  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