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职工的主心骨--记吉化集团北方公司工会主席李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6
第1版(要闻)
专栏:

  职工的主心骨
——记吉化集团北方公司工会主席李贺
  龚惠
  今年59岁的李贺,是吉化集团北方公司工会主席。
  1992年,李贺调任公司工会主席那阵子,由于包袱重、冗员多等原因,公司的生产经营已开始滑坡。几年下来,公司有1万多职工下岗,处在贫困线以下的职工家庭高达3200多户。
  这种状况决定了工会必须把扶贫解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任北方公司工会主席10年的时间里,李贺几乎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了这项工作上。
  公司松江化工厂职工朱云辉在一起事故中失去双腿和左臂,妻子因此离他而去,家中无人照顾。朱云辉所在的企业已经开不出工资了。李贺找有关部门为朱云辉办理了每月198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钱虽不多,但解决了不少问题。李贺还联系有关部门为他安装了一部免费电话,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他可以打电话向左邻右舍求助。李贺经常去看朱云辉,鼓励他好好生活。每一次去,李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倒便盆。有一次,正赶上朱云辉母亲来了。看到这情景,老太太抓住李贺的手感动地说:“谢谢李主席,你对云辉真是比我这当妈的还要好……”
  公司松江化工厂特困职工李春梅患肺结核病多年。1995年,她病情加重,生命垂危,急需住院手术。但是,5万元的手术费对她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经多方努力,李贺为李春梅筹集了2.6万元的捐款,又多次与医院领导联系,将李春梅的手术费从5万元减到3万元。在以后的日子里,李贺成了医院的常客,经常带上奶粉、水果等营养品去看李春梅。
  就这样,从1995年到2001年的6年里,尽管医生给李春梅下了20多次病危通知单,由于李贺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医疗问题,使李春梅奇迹般地延长了生命。
  2001年4月,李春梅走了。弥留之际,她对家人说:“我不行了,一定要转告李主席一声,没有他的帮助,我恐怕早就走了。”
  李贺手里有一本困难职工备忘录,上面详细记载着困难职工的家庭状况和困难程度。这本备忘录来之不易。为了全面掌握困难职工的情况,李贺组织工会干部进行了全面调查。许多困难职工住的地方偏僻,不通车,只能靠双腿一家一家去跑。那段日子里,李贺他们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困难职工家庭之间,有的同志鞋跟走掉了,鞋底走折了,李贺也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但是,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们不顾辛苦劳累,一点一点地摸清了情况,做到了对困难职工尤其是特殊困难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了解了情况,帮扶就有了基础。在10年的时间里,在吉化集团公司和北方公司党委的支持下,他带领工会干部协调有关部门共组织扶贫款350万元,先后得到救助的特困职工达15116人次。
公司原有100多户无房户,现在他们都住进了扶贫房。这些扶贫房是工会张罗盖的。想当初李贺张罗盖扶贫房时,没几个人相信这事能干成。工会一没钱,二没物,拿什么盖呀?的确,当时是砖无一块、瓦无一片,也没有房基地。想来想去,李贺想到了一招---“化缘”。房基地是无偿争取来了;通过争取公司旧平房的拆除指标,砖瓦、窗户、门弄到手了;通过到所属各单位拉赞助,建房用的玻璃、钢管也备齐了。说实话,这“缘”化得不容易。李贺多次流着泪给有关单位的领导讲职工的奉献,讲企业和职工的困难。就这样,总面积650平方米的三栋平房盖成了,27户无房职工领到了新房钥匙。
盖房难,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更难。过去没搞过经营,但为了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李贺下决心去学经营,跑市场。1994年,李贺自己掏钱实验了一个养殖项目和一个加工项目,虽然都失败了,但使困难职工免受了损失。靠着这些经验,1995年,他牵头成立了一个手工编织厂。为了把这个项目做大,李贺领着一帮人扛着装满各式编织品的袋子到外地推销。当时,他的淋巴腺发炎化脓,脖子疼得不敢动,高烧不退,急需住院治疗。大家都劝他回去。李贺硬是忍着病痛没有回去。到吉林油田推销时,在那里工作的一个老友见他病成这样,当时就急了:“你不要命了?是不是扶贫扶疯了?”说实话,当时,李贺真有快急疯的感觉。厂子刚办起来,正处于没钱“买米下锅”的状态,搁谁谁不着急呀。推销回来后,他就病倒了。可这次却卖出了60多万元的产品。一想到这儿,他觉得病了也值。
此后,李贺牵头建立了餐饮洁具厂、净菜厂、羊毛衫厂等8个再就业基地,使近60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李贺体会到帮助困难职工,要坚持救济式扶贫与就业式扶贫并举,以就业式扶贫为主;资助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并举,以开发式扶贫为主;扶持职工与扶持企业并举,以扶持企业为主。因此,对于自主创业的再就业典型,他都大力支持。
公司所属商业公司女工陈艳华下岗后在南方打了几年工。1997年,她带着所有积蓄回到了吉林市,创办了创先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缺少流动资金,公司没多久就陷入了困境。李贺听说后,从家里拿出2万元钱,帮助她重新启动了生产。她的厂房几次迁址,地方都是李贺帮着联系的;她的产品打不开销路,李贺也帮着推销。她的企业逐渐红火起来了,累计安排了公司的下岗职工300多人次。几年来,由李贺一手扶持起来的再就业典型就有35个,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为公司安排了大量下岗职工。
为了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李贺在下岗职工中组织了以“断后路开前路,市场竞争闯出路”为主题的转变观念大讨论,开展了“就业明星”、“脱贫状元”竞赛等系列活动,召开了再就业典型事迹报告会,还把再就业典型的事迹汇编成书,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再就业典型人物。为了帮助职工多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他又组织开办了美容美发、服装裁剪、家电维修、烹饪烹调等职业技能培训班,还建立了职业介绍服务站。近几年来,公司走上自谋职业道路的下岗职工有1980人之多,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的有2160人次,经职业介绍服务站找到工作的有1269人。
为了帮扶困难职工,这10年,李贺几乎没休过星期天。白天往困难职工和困难企业跑,晚上回家写材料。老伴说他“下班不回家,回家不下班”。由于长期奔波操劳,他身上现在有十多种病。但对自己的付出,他无怨无悔。每当为困难职工解决了一个困难,李贺心里就特别舒坦,每当看到困难职工舒展了眉头,李贺心里就无比快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