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双赢的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6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双赢的选择
  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部副主任 李伟
  在2000年11月的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决定成立经济合作专家组,探讨包括在中国和东盟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关系。在这一专家组内,双方又成立了联合研究小组,由5名中方专家和东盟各国1—2名专家组成。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研究小组形成了一份双方均能接受的共同报告,并向双方各自的领导人提交了此份研究报告。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召开的第五次10+1领导人会议上,双方领导人根据专家组的建议,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开展更密切的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和东盟就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达成了共识,除了领导人的积极推动外,也说明双方有实现这个愿望的基础。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目前,东盟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00年,东盟占中国对外商品贸易的8.3%,中国占东盟外贸份额的3.9%。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年均增长约20%。2000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395.22亿美元,增幅高达45.3%。在2001年全球经济发展减速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投资和贸易仍保持了显著增长,双边贸易额达416.15亿美元,比上一年又增长5.3%。这充分说明了双方的合作基础和未来的潜力。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贸易的集团化是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成功之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都已证实了这一点。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与东盟开展深层次合作,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国同东盟的关系,有助于继续保持自身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
  任何一个自由贸易协定,都是通过双方消除贸易壁垒,从而降低成本、扩大贸易量、提高经济效率,以促进经济增长。据中国与东盟联合研究小组初步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为22亿美元,对东盟的出口增量为106亿美元。这一数字还只是通过静态模型得出的初步结果,如果考虑到其他动态因素,双方的益处将会不止这个数字。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也有利于应对美、欧区域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同时,也会给双方在世界经贸事务中带来更大的发言权,并为东亚的经济稳定提供另一重要的机制性支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绝不仅限于经济本身,还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开放程度和国际政治地位。
  当然,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也有一定挑战。例如,目前中国和东盟一些国家的关税仍然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自由贸易区,双方之间的贸易增长很有可能来自于贸易转移;同时由于双方产业结构趋同可能会使竞争加剧,而加剧的竞争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被迫做出调整;贸易壁垒的消除将会带来一些关税收入的损失。另外,从规模角度来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规模略显单薄;而一般来说,自由贸易区的规模越大,取得的效果也将越明显。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仍不失为一次“双赢”的选择,这是一种长期收益和短期挑战的关系。
  对于即将开始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谈判,笔者有两点建议:一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应从开展便利化入手。便利化是指减少贸易和投资的程序,使国际经济交易活动变得更加方便,加快货物、服务、资本的自由流动。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多,但同时有很多因素也制约着贸易量与投资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双方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受制于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能力,再想在当前阶段扩大贸易、投资,存在很大难度。然而,如果能够在现有的情况下,在近期内着眼于开展便利化,却能够达到很好的贸易投资扩大效果。便利化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技术设施、标准化和政策三类。便利化的实施相对于自由化障碍要少一些,各国的分歧也小一些。
  二是自由贸易区的架构可借鉴东盟自由贸易区业已成形的架构。参考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成形的架构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加入东盟。只是由于东盟自由贸易区本身的建设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和经验,组织形式也相当完善,采取其主要框架和组织结构,在具体措施上作些微调,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在近期内对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不会有太大影响,但这一框架性承诺对提高双方经贸合作的信心十分重要。今明两年将是一个铺垫、积累的过程,随着双方正式开始谈判,并推出具体的措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作用将会比较明显地发挥出来,预计双方的贸易、投资将会在3年以后出现大规模的飞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