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竹墨点染巴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6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竹墨点染巴黎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到了巴黎就等于走进了一个艺术世界。千百年来,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在这里交流、碰撞和沉淀。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在这里聚会、切磋、取经。目前,活跃于此的中国艺术家也有一个不小的群体,各个层面的法中文化交流更是日益频繁。中国艺术大师们在巴黎举行的书画展差不多天天都有,但是李国桢的个人竹书展还是给巴黎艺坛抹上了亮丽的一笔。
  竹书即以竹节书写也。从粗细不等的竹竿上断一截作笔,在宣纸上龙飞凤舞、纵横驰骋,书写出高深莫测、变化万千的中华文化来,这就是李国桢令人不可思议的一绝。在巴黎十三区、奥尔良市议会大厅,还有在波尔多举行的个人竹书展上,李国桢的竹书表演吸引了众多法国朋友和华人华侨,有的法国人甚至跪拜学艺,当地电视台跟踪拍摄采访,热烈的掌声与赞叹使李国桢激动不已。
  儒雅谦恭是李国桢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真正与他相识或观赏了他的作品之后,你就会感到他骨子里深藏的孤傲与狂放。李国桢三四岁时就开始练字,60个春秋初衷不改,不仅练就了左右手软笔点石成金的挥洒,而且将硬笔竹书推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至境界。他把灵性与感悟凝聚于笔端,运如椽之笔,抒傲世情怀。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李国桢逐渐放弃了他酷爱的软笔书法,潜心专研竹书,并一发而不可收。在他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放弃是一种获得,放弃是一种进步。把累赘变成了轻松,变成了基础,从而摆脱了原来的自我,进入竹笔书法的艺术王国。
  李国桢说,竹笔其实古已有之,且乃万笔之祖。古人“断竹为笔”,在陶罐上镌刻祭祀经文,在兽皮上记载渔猎生活,在石壁上绘制原始图腾,进而为中华民族书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后来直到毛笔的出现,竹笔才渐渐地被人们遗忘。李国桢凭借一种对书法艺术的好奇与追求,发掘和传承了这一历史之笔,受到了日本现代硬笔书道协会会长柴田木石,以及中国书法大师们的肯定和赞赏。
  从泱泱中华书法大国,到堂堂巴黎艺术之都,李国桢的竹书之所以受到格外的青睐,一是在于世界上的竹书稀,二是在于李国桢的竹书奇。他借助于深厚的软笔书法功底,匠心独运,以线条、点划、结构巧妙布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用李国桢的话说,竹笔书法与毛笔的重要区别是,古拙、硬气、醒悟、传神,在对比中取胜,从而给人的视觉带来一股冲击,一种在软笔书法中难以找到的特别韵味。
  酒香不怕巷子深,深山即有探宝人。李国桢虽然生活在中国安徽省的滁州市,但他的竹书已流传到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到过许多国家进行献艺、讲学和展览。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李国桢的竹书曾被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他的不少作品已被一些著名场馆和博物馆选用或收藏。此次李国桢竹墨点染巴黎引来的特别关注再次表明,最好的民族艺术一定也是世界级的艺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