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又逢黎明静谧时——写在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搬上中国舞台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6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岁月留痕

  又逢黎明静谧时
  ——写在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搬上中国舞台之际
  沈 修
  1984年1月,肩负着“恢复中断18年的中苏文化交流”的使命,我被派往中国驻苏联使馆主持文化处工作。当时,因为关系恢复伊始,规模不大,还处在“小步渐进”阶段,文化处实际上管着“文教科体卫”等范围很广的工作。不久,关系正常化后的首批10多位赴美留学生提出要看当时在国内正热播热映的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但因此片在苏联早已过了展播季节,想看却无法看到。我当即向苏中友协秘书长嘉丽娜·库列科娃求助,谁知她听了竟大喜过望!不几天,便在苏中友协组织了一场放映《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电影招待会,还特地请来刚好在莫斯科的、在影片中扮演热尼娅的演员奥尔珈·欧斯特拉乌莫娃来与大家见面。奥尔珈那天穿着一袭带马甲的绿色连衣裙,朴实大方,默默地与我们一起看电影。灯亮后,她矜持地微笑着,羞羞怯怯地与大家握手,完全不像影片中那个热情、风流、弹一手好吉他,在与敌人对峙时还不忘化妆、为迷惑敌人而脱衣下水游泳还大声唱着歌的热尼娅。她谦虚地说,她不是什么天才,在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之前只拍了一部电影《活到星期一》。还说,我年龄和你们差不多,没有参加过战争,也不了解英雄;但我和我的同伴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战争的憎恨、对英勇赴难的父辈们的尊敬、对饱受折磨渴望和平的乡亲们的同情,努力重现了这段历史。
她说,成功的原因就是真实!亲手击毙德寇空降兵、想方设法关照自己孩子的班长丽达;胆小怕事但心地善良的吉尔卡;参军前一度春心漾动、渴望爱抚、后惨死在沼泽泥浆里的丽扎;纤弱文静却执拗地要为排长找回烟斗的犹太姑娘索妮娅……她的扮演者都在努力地反映和再现着那一段历史。
  是的,那段历史是惨烈的,悲壮的。5个美丽的姑娘义无反顾的浴血奋战、壮烈牺牲,令人扼腕叹息。导演罗斯托茨基在影片里还安排了女战士洗澡的场面。罗斯托茨基说,初衷是让观众们感受到这么美丽如缎、滑凝丰腴的女性胴体却毁灭于残酷的战争,从而激起对战争的痛恨。
  影片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当然还有那个蓄着唇须,最后成为5个英勇献身的美丽灵魂活的见证人的男排长瓦斯洛夫。他英勇而机智,严厉而善良,热爱和平却不惧牺牲,爱兵如子却略显苛刻,管理死板却屡有疏漏。5个年轻美丽的生命逝于他的眼前,犹如在他心上重重地划了5刀,令他余生无限歉疚、痛心。若干年后的静悄悄的黎明,他再次来到他们的墓前,瞻仰、追思、探望、凭吊。那不仅仅是对几个逝者的忆念,那是对一种精神的凛然敬仰,对一段历史的深情怀恋。
  刚刚组建的中国话剧院选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为开院剧目是颇具识见的。它既能体现话剧院的建院宗旨,又能展现剧院的整体实力和弘扬主旋律的艺术追求。特别要说的是,这部戏由导演查明哲执导,他的“战争三部曲”已在赞扬声中完成了前两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三部曲的压轴之作。尤其是他曾在苏联著名的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导演系学习多年,必定熟谙俄罗斯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思想脉络、戏剧流派,导起这部戏来一定游刃有余,韵味十足。主要角色选定由张丰毅和凯丽领纲,又调动了那么多知名演员帮衬,这个强有力的班子,一定会将这部壮丽而震撼人心的悲剧演绎得淋漓尽致,留给观众美好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