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溯游而上的传统文化之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1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溯游而上的传统文化之旅
  ——《中华文物备忘录》编导阐述
  张力 吴子牛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古国,除了已有文字记载的详尽历史之外,各个朝代那些埋藏在地下被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供奉在博物馆里、或流失在民间、或分布在国外的无穷无尽的文物宝藏。同样是历史的物证,它们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一个个脚印,记载了这个民族的辉煌灿烂、荣辱盛衰,可以说,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它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也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纪录片《中华文物备忘录》有三个视角,第一个视角是中华文物从1840年到1949年,100多年间所遭受的破坏和劫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中华文物的大量流失;第二个视角是许许多多的中华民族优秀子孙对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的珍视胜过生命,或者为它而献身,或者将多年珍藏的国宝捐献给国家;第三个视角是浓墨重彩地讴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文物保护事业的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总之,本片力求做到对中华文物的历史和现状做一次全面扫描和重点备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把许多已知道的和并不知道的文物以及它们的命运介绍给大家,把流失在世界各地的文物的下落尽可能地告诉大家,把关于它们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和观众一道来回顾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精神……
  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发现了人,它使人文思想注入于一切艺术实践活动之中,人开始成为文学艺术的主体。今天,我们面对着5000年沉浮命运的中华文物所涉及到的一段段历史,我们也要以精确的焦点对准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人的故事。上至历代皇帝,下至布衣百姓;大至权威、专家、学者,小至普通的文史馆人员,难能可贵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专家、艺术家、学者为中华文物的保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青春和生命!在我们的文物备忘录中,也可看到从古至今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友好往来,东西方文化的融汇和交汇。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也可看到干戈和玉帛,我们要涉及到的不少文物都是一段物化的历史,无疑要载入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史。这是一次中华文物在屏幕上的空间会聚,也是中国和世界在这个领域中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数以千计万计的资料在屏幕上的大聚会。
  从敦煌沧桑到庚子劫难、从良渚玉器到殷墟甲骨、从流失海外到国宝回归、从走私狂潮到精心保护……这是时间长河中一次难忘的历史之旅,这是溯游而上的一次文化远征。(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