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游走在古典和现实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1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游走在古典和现实之间
  马军骧
  电视剧《我这一辈子》改编成电视剧,是不容易的事。首先是容量,原作几万字,议论占了不小的篇幅,构成电视剧的最重要的情节和人物都较缺乏。其次是时代、历史背景。跨越人物一生,从“大清国”讲起,中间的几十年,风云变幻,其中历史沿革,不专门去理,顺不成一条直线。就像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仿佛在作格律诗。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的策略就是对原著的忠实以神似为标准。努力体会老舍先生的文学理念。写小人物努力地生活,努力地保持尊严的遭遇。而在具体的叙事的手法上,则努力地将历史人格化。也就是说,将历史的变迁,衍化成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为此我虚构了刘方子、赵二、瑞姑娘、大梁、吴先生、菊婶这些人物。这些人物的人生,从各个角度折射历史,折射中国人的悲欢。
  写作的心情如同做一个化学试验,将不同的人性放到一起,看会得出什么结果。所以这里边有福海的善良,有刘方子的圆滑和奸诈,有赵二的委琐和可怜。古典和现实就在人性这个命题下相遇了。我相信很多观众都会在自己的身边遇到刘方子这样的人。何冰也说在他的身边,有不少赵二这样的人。人性的命题是永恒的。中国人老是喜欢谈论历史,因为历史老是在中国的土地上重演某些悲剧或喜剧。改编的时候,经常有些说不清是历史的感慨还是现实的感慨仿佛自动地自己从手下迸了出来,比如福海的独白“老婆让人拐跑了,我丢自己的脸,当巡警,我丢一家人的脸;看着日本人踩着咱们的土地招摇,我还得给他们维持地面,我丢中国人的脸。”像是刘方子的“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中国老受人欺负,就是因为我这样的人。”像是福海说赵二“他们连国家都敢卖,把兄弟算个屁”。古典只有和现实对应上才有趣,才会重生。
  一个剧作的好坏,剧本当然是一个要素。但是,演员和导演才是将真正的戏梦人生实现为视觉形象的人。有张国立导演和主演,为人物的塑造和深入的开掘增色多多。赵二的活灵活现,观众已经说得不少了。我原来就关注何冰,但他在《我这一辈子》里的表演张力如此之大,还是让我大吃一惊。在剧本里,赵二还真的是个“小人物”。但是,何冰演完,这个人物已经不“小”了。邓婕的功力不用我说。一个按她自己说“比较平”的人物,到最后也让人心潮起伏。刘孜也让我佩服,她的角色非常不好演。别的人物都是现实的,琐碎的。而她演的大妹儿却是浪漫的,传奇的。这是一个别人走路,她需要跷着脚的角色,但她还是很好地完成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