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流行与品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1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流行与品位
仲言
  流行是一种时尚,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传播既猛且广的趋势。品位是一种格调。狭义的文艺品位是一部作品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格和文化蕴含,也是作家艺术家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的生动体现。而广义的文化品位是社会风习的载体,是文化时尚的名片,反映着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操守和道德风貌。
  世态万象,纷繁复杂,某些文艺作品包括文艺创作以及鉴赏的社会群体的品位有高有低,千差万别,实属正常。即便是个别品位不高,也无伤大雅。然而,一旦这种品位不高的东西流行起来,成了时尚,那就会成为社会公害。因此,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流行文化中的品位问题,不仅关系到文艺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
  健康向上的流行是社会的福音,品格低下的流行是人们心灵的腐蚀剂。品位纯正、格调高雅的作品,带给人的是一种情感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而甜腻、粗俗、伪善和等而下之的流行物,带给人的只是感官的刺激和精神的厌倦。当前,我们要在充分肯定文化主流健康发展的同时,十分警惕流行文化中弥漫着的以金钱、欲望和声色之娱为目的的庸俗化倾向。它们要么花样百出地在那套拳头加枕头的把戏上做文章,不是恩怨情仇,就是欲海肉林,更有所谓“以身体写作”者,则不惜展览个人阴私、宣泄变态心理和畸形婚恋之类招徕看客。要么追腥逐臭、捕风捉影,爆炒名人隐私,热衷花边新闻。公众人物、中外明星一一炒将过去,尚未解渴过瘾,又把那些早就作古的帝王将相和风流才子们翻箱倒柜地折腾出来,尘封已久的封建糟粕成为他们趋之若鹜的甘饴。圣明君主、开明盛世,清官侠客、救民水火,君臣父子、其乐融融,三妻四妾、恩爱有加……近百年仁人志士们为之奋斗的民主自由精神,在这里全都化为泡影。倘若叶赫那拉氏老佛爷健在的话,对大清王朝如此这般地歌功颂德者,封侯拜相那是定而不可少的。受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奴役,刚刚自由了没几天,奴性意识又固态复萌,没法不让我辈“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之痛心疾首。
  我们不嫉妒更不反对流行,甚至十分理解这流行背后的社会需求和市场运作的苦衷。然而,“文之为德也大矣”,不负责任地为那些肤浅、浮华、陈腐和动物性本能的东西推波助澜,确乎令人担忧。切不可迎合时尚中落后的意识来求得流行,流行与否不能成为判别优劣是非的标准。流行感冒、肝炎、艾滋病,虽然也都流行,但却是社会所避之惟恐不及的。那些品位低劣的流行物,传递给大众的是一种堕落、颓废的思想意识,它们败坏人们的健康审美情趣,侵害青少年的纯洁心灵,弱化公众既往的价值判断,为当下社会制造着精神的废墟和美德的荒漠。其流行愈广,危害越大,流行愈久,贻祸越深。
  尽管某些流行的时髦货色被涂抹得金碧辉煌,但剥脱其外层花里胡哨的粉彩,人们不难发现它们泡沫状虚浮夸饰的文化底蕴的浅薄。爱因斯坦认为,那种以声色之娱和感官享受为目的的追求,最多只能是猪栏式的理想。生活富足后的消费既需要抵御各种欲望的诱惑,更需要道德的引领;艺术要“参天地、赞化育”,同样需要艺术家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涵茹。即使是人们遵循“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对这些一轰而起的赶时髦给予足够的宽容,即使是人们不要求所有艺术家都能成为社会的良心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你至少不能超越道德自持的底线,不能不分善恶美丑妍媸,让自己堕落成不健康精神垃圾的俗不可耐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无论如何,社会都不能缺失道德和理性的评判,不能萎缩批评的精神,恶俗的文化需要一种制衡的力量,需要理想、美德和崇高来抗御和匡正,决不可一味姑息怂恿以所谓满足受众需求为口实,为制造低劣文化垃圾找借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