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太平洋作证——初访旧金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2
第1版(要闻)
专栏:华侨华人世纪行

  太平洋作证
  ——初访旧金山
  本报记者 曹宏亮 周笑浪
  开篇的话
身居海外,情系故土。华侨华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几十年来对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维护祖国统一大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我国加入WTO,奥运申办成功,喜讯频传,广大华侨华人欢欣鼓舞。为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追求,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创业精神,本报“华侨华人世纪行”报道组深入华侨华人中间进行实地采访,从今天起推出“华侨华人世纪行”栏目。
  “旧金山到了。”听着飞机降落跑道的巨大摩擦声和广播通知,我们采访组一行经过12小时的行程,抵达这个在华侨华人史上有着重要篇章的美国西海岸城市。
  早在150多年前,随着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开,一些华人就远渡重洋来到这里,掀开了华人在北美寻求发展、参与美国西部开发和建设的历史。历史学家公认,“他们给这里带来了纪律、秩序和财富。”“旧金山的开埠、发展,以至今天的繁荣,华人贡献卓著。”另一方面,这一过程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北美华侨华人,将浩瀚的太平洋变成又一条中国人走向世界的通道,从而加速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步伐。
  如今,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旧金山名称依旧,华侨华人却沐着新世纪的晨曦,演变出自己紧扣时代主题的新形象、新角色。
  我们入境过关,就有一位华人海关工作人员操着普通话为我们办理相关手续;我们取行李,又见一位挂着机场工作人员证件的华人女工,一打听,是七八年前才从北京移居而来的;走出机场,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位已来美国20多年的台湾同胞,他的老板还是哈尔滨人。
  马不停蹄前往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采访戈定瑜女士,这位柏克莱分校中国研究中心图书馆的馆长籍贯河北景县,生于四川,长于台湾,1968年赴美留学,毕业不久遂进入这个以研究当代中国为主要使命的图书馆,90年代伊始接手馆长职务。以她多年在美国生活工作的体验以及对其他旅美同胞的了解接触,她说:“现在在美的华人,无论是侨居,还是加入美国国籍,整体上都大大不同于以往。
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生生不息的创业精神,使得他们在各个领域成就非凡,为美国社会贡献良多,也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和富裕。”
  戈定瑜女士的说法,在我们随后两天的采访中得到证实。在旧金山,有不少人物,他们以其智慧和努力成为旧金山闪烁的群星。他们当中有美国电子商务技术公司总裁姚勇、副总裁方玉山,有网迅通讯公司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朱敏,有旧金山市政府顾问白兰,有布什总统亚裔事务顾问祖炳民,有美国南海公司董事长施旭东,等等。为我们开车的肖先生,随手从街头报筒抽出一张英文报纸介绍说,这家有很多年历史、而且历来为美国主流社会的报纸,现其所有权已为一位华人所拥有。这在美国传媒史上还是第一次。
  用我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刘光源的话说:“同胞们在旧金山生活的原因不同,到来的时间也不同,工作生活状况更是千差万别,但总体上,华人越来越多地进入美国社会的主流,华人不仅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影响越来越大,对重视自己的权益,参与美国社会公共事务的兴趣也越来越强。近年来,仅旧金山,先后担任州议员、县市长、州法官、政务官的华人多达100多位。”
  据统计,目前旧金山人口76万,华人就有20万以上,在美国各大城市中比例最高。在旧金山街头徜徉,华人处处可见,乡音随时可闻,更不用说在华人相对集中的“中国城”了。当然,现在的“中国城”,早已不是历史和电影中那些有着神秘色彩和传奇故事的“唐人街”,而是一些为满足华人生活习惯而开设的街区、商店和餐馆。除了招牌上的中文和商品、饭菜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他方面与别的街区没有什么两样。商店不时有不少非华人出入其中,餐馆中更常见围坐一桌桌的非华人吃得津津有味。早期华人那种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与其他族群的互融、互动和正常往来。“这是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预示着一代一代华侨华人自身素质越来越好,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他们的适应力越来越强,心态越来越健康。”在旧金山已经生活21年、来自台湾的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魏宏利先生这样评价这些变化。事实上,魏先生的观点印证了一位哲人的名言:心态平和是自信的最大特征。
  当然,无论怎样进步和变化,一代代华人无不关心祖国和故国的发展变化,无不希望祖国和故国统一强盛,也无不致力于下一代传承民族文化和文明。新的世纪,旧金山仍以其魅力吸引着华人奋斗不息,华人也以其民族独有的智慧和勤劳创造着更灿烂的未来,为祖国或故国繁荣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浩瀚的太平洋,仍将默默地为这一切作证。(本报旧金山4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