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九项专利八项找不到“婆家” “农民爱迪生”盼人“说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4-29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记者来信

  九项专利八项找不到“婆家”
“农民爱迪生”盼人“说媒”
  本报记者 罗昌爱
  4月初,记者到广西象州县百丈乡新寨村采访“农民爱迪生”覃上峻,说到发明,覃上峻连连摇头。
  只有初中文化的覃上峻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回乡后参加劳动,第一次背着几十斤重的手摇喷雾器给禾苗杀虫,累得满头大汗。他觉得喷雾器太笨太重,下决心发明一种便捷式喷雾器。经过3年多的反复试验,“便捷式高效小型电动喷雾器”终于问世。这种喷雾器只须6伏干电池带动便可以工作,可节省2/3的劳动力,不仅效率高,而且经久耐用。很快获得国家专利。
  打那以后,覃上峻搞科技发明上了瘾。在10多年的时间里,覃上峻先后拿下了“无害肥”、大棚蔬菜“安全拱架”、“抛秧纠正钳”等8项与农业相关的发明,均获得了国家专利。
  “发明容易转让难!”覃上峻告诉记者,那一年,第一项专利拿到手,他满心喜悦,拿出母亲为他筹集的结婚钱,带上证书,同弟弟兴冲冲地来到某市一厂家寻求转让,谁知一问,上一条生产线得花几十万元,兄弟俩只好打道回村。后来不得不以区区1万元的转让费,将其发明转让给外省的一家公司。这是他10多年来转让出去的唯一专利。目前,他发明的8项专利都还锁在国家专利局的柜里找不到“婆家”。覃上峻说,为了保护这些专利,他每年得花上数千元。家里卖鸡卖猪,东筹西借都不够。而且,随着保护的时间越久,保护费也越来越高。实在难以应付。万一交不上钱,专利就失去保护。
  采访中,当地干部群众都认为,像覃上峻这样一位“农民爱迪生”,实在是难得的乡土奇才。希望有人能为其专利转让当“红娘”,让其成果早日转化为生产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