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哈尼梯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04
第4版(大地·作品)
专栏:

哈尼梯田
路人
  迎着风雨,我来拜访哈尼人家的梯田了。依山蜿蜒的梯田,经山不绝,大则如广场,小则如卧牛地,长则如绵延的山的飘带,短则如簸箕。一层层,一片片,聚在一处,构成的是大山一样的品质,长河一样的气势。莫非这是上帝遗留在人间的一部大书么?而这大书,唯哈尼人家独有。
  因势造田,应田而居,表现出人类十分可贵的与自然抗争的精神。这是一个几乎堪与长城的建造史同等时光长度的工程,这是一曲生命向自然求自由的壮丽颂歌。梯田,这两个普普通通的汉字,当我以回顾总结的角度,回望一千年前哈尼人的垦凿时,只觉这孱弱的笔实在难以承载这梯田的分量了。
  潇潇风雨中,迷茫的梯田里,似乎披着蓑衣的哈尼人又在垦凿了。成千上万的人聚集着,以最简单的工具,向着哀牢山的黑岩红土撞击。山体的每一道缝隙,每道缝隙里的每把红土,无声地吸纳着哈尼人的血和汗水。怎么说呢?最恰当的比喻就是“蚂蚁啃骨头”。然而,上帝允许的自然条件实在太苛刻了,鲜少的土,坚硬的石,落后的锄头。唯有一次一次不懈地重复垦击,以灰飞烟灭的人的肉体和单调执著的精神方式,才谱就了这曲天地人的大交响。
  田因水秀,人因田实,这片红河谷,这方哈尼人,是受着这梯田的抚慰了。每座梯田下的村庄,祥和贯穿了整个历史。鸡犬相闻,男耕女织,击波嬉戏,稻香蛙鸣,山歌起伏,这是哈尼人自己创造的一种世外桃源。它与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所不同的是,梯田多了一种人向自然的挑战精神。山的文明,水的文明,田的文明,因这种精神而交汇、融洽、渗透,形成了独特的哈尼梯田文化。
  站在红河岸边,面对整座山整座山的梯田,没有一个哈尼人惊诧地说过什么,他们并不以为这是奇迹。就像画家一次激情的创造,这样美轮美奂,这样气势磅礴,这样不可思议。但哈尼人是平常惯了的,他们创造了这种伟大,以血以汗以盘旋千年的垦击之声,创造了这似天梯的粮仓,这既似神来之笔,也如象外之色,但哈尼人却始终谦逊地保持着平静和缄默。
  一千年的一天,明代著名农学家徐光启站在了红河岸边,面对精致、恢弘的梯田,他吃了一惊,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让世人刮目的创造,在其著作《农政全书》里,他深情地写道,大山里的民族创造了一种新的田制。
  而今,梯田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和精神传遍四面八方,一位诗人登上梯田,吟唱出由衷的赞美:“是谁创造了这稀奇的神话?是谁织出了这迷人的彩缎?哀牢山的红岩告诉我,是哈尼族祖祖辈辈的英雄汉!”过去,哈尼人久居深山,不为外人所知;如今,哈尼人凭着一个个血肉之身,一双双百折不屈的手臂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使哈尼梯田名扬四海。现在它已经成为一处旅游胜地。不管是物质的、实体的梯田本身,还是梯田蕴含的博大的、抽象的精神,它给予人的都是一种激情,一种智慧,一种生命的启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