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大学校园里的精神写真——读《大学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05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

大学校园里的精神写真
——读《大学轶事》
闻雷
  时至今天,没有哪个中国人能说,他或他的家庭与大学毫无关系。大学校园里的学术水准和精神风貌,不仅与我们的现在相关,更与我们的未来相关。在今天,作为知识分子重要培养基地的大学,其社会功能,知识结构以及精神价值,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微妙的变化,有正面的,也不无负面的。当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被知识以外的利欲需求偷偷置换之后,潜在的腐败就会不可避免地滋生蔓延;然而,物质和精神全面发展的先进文化的内涵,毕竟是科教兴国的时代主潮。长篇小说《大学轶事》(作者南翔,花城出版社出版),便是一部直面当下大学校园众生相以及精神价值的多样并存情状的作品。
  这部作品从校园里传达出了各种最新的价值信息,它对于当下中国知识分子最集中的领域——高等教育界,尤其是作为知识塔尖的研究生教育这一层面,表现出一种深思、焦虑和忧患的情怀。这种情怀,由于伴随着对知识经济的渴望,由于从鲜活的真实生存出发,并出之以幽默的笔调,便格外耐人寻味。小说的突出特点是生活流式的写法,浮世绘式的团块结构。它写了很多人事,但重点是直面今天校园里的时尚,风气,社会心理和价值追求。作者是一位从教多年的教授,浸渍其间,阅人无数,有洞若观火的逼真,所用材料大都是活生生的第一手的,所用语汇多是活在当今学子们舌尖上的,于是便有了很浓的校园气息,当下气息。
  在作品意蕴的表现上,《大学轶事》比较好地处理了物质需要与精神家园,情感自律与勃勃欲望,生存策略与人文关怀的关系。许多地方细致微妙地表现了人际社会和利益关系下的诸多生存相及皱褶之处。比如书中郝建设博士不是个枯坐书斋只知钻研学问的人物,他对自己“三条出路”的严密构想,对所谓仕途,做学问,发财及其兼顾关系的反复掂量,说明此人头脑活络,人情练达。未出校门,已能自如地斡旋于学界,商界,政界,企业界,真不知我们该对这位博士表示佩服还是怀疑?显然,不少人已深知,博士点的潜在价值决不止于学问,因为它可以在社会上十分顺利地“兑取力量、权力和利益”,倘若“他”与社会的某种浊流结合,以榨取博士点的潜在价值为目的留校,那么博士点的含金量还能剩多少呢?
  这部小说的题材无疑是新鲜的,艺术结构也富于创新意识。作者南翔是位“教授作家”,他说他要“做一个打通中篇与长篇界限的尝试”。《大学轶事》就是这一尝试的结果。一个个相对完整的中篇:《博士点》、《硕士点》、《本科生》、《成人班》等等,本来只是书中的一些断面,不同的单元,却变得既可任取一章随意阅读,又可一气顺序读完。因为主要人物轮番上场,陪衬人物贯穿始终。这种以一所大学为背景,以不同梯次横向展开,对本科生,硕士点,博士点,成人班等等进行全方位扫描的写法,构成了一个关于当下大学生活的多侧面、多角度的广阔扇面。这样,既方便了阅读,又因其谐谑多趣和绵密感性的叙述而引人入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