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走出国门 开拓市场——记武昌造船厂工人在埃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05
第3版(国际)
专栏:埃及通讯

走出国门 开拓市场
——记武昌造船厂工人在埃及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5月1日,记者前往亚历山大采访了解9811工程进展情况。在驻地只见到专门在等我们的工程总指挥杨少稀及个别后勤人员,其他人员全都奋战在一线船坞上。记者想不到国内放假7天的“五一”节,该项目人员居然依旧工作10多个小时。更想不到的是,连埃方人员也放弃节假日,心甘情愿配合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奋斗。
  9811工程是由中国武昌造船厂承接的为埃及大修船舶的工程项目,是该厂“十五”期间实现“两个跨越”目标:“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跨越、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跨越”的具体体现,也是该厂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的“试刀”之作。为此,“武船”将该厂工程部杨少稀部长派任埃及9811工程总指挥,于2001年9月28日开始了项目二期工程。
  当时困难很大:在内部,要保质保量完成二期任务,又要适时解决包括主机转速在内的一期遗留问题。在外部,埃方对船舶大修能否全面达到合同要求抱有很大疑虑,基本处于旁观态度。彻底改变9811工程被动局面的是“三大战役”,参战的是“武船”130名精兵强将。压铁出舱是船体喷砂、探伤测厚前必须完成的工作,“武船”130人替埃方完成了任务,不仅赢得了工程时间,更主要的是让埃及人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人的精神风貌,深切感受到中国这20多年国家面貌得以发生巨变的真正动力和缘由。
  与此同时,9811工程部紧抓一期工程遗留问题,要求埃方船舶停航、反复听取埃方船员对主机的使用意见,内部组织攻关小组,对主机再次拆修,并多次出海试验,不仅全部解决了漏油等遗留问题,而且使主机转速完全达到了合同标准。使用了将近20年的船舶,经过中国专家的妙手回春,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新船规定允许值的中上限。用一句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埃方只花了1/4的钱,就拥有了整旧如新的船舶。为此,埃方主管部门今年2月初向9811工程指挥部发来了感谢信,对武船“严格的管理、质量至上、对用户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友好的合作精神”表达了由衷的谢意。据说中埃开展经贸合作以来获此殊荣的还绝无仅有,为此,唐家璇外长前后4个月两次访埃时专门接见并鼓励工程部再接再厉。
  “三大战役”使武船9811工程完全取得了主动:原定22个月的二期工程大大提前,估计16个月就能保质保量地全部完成。埃方也给予积极配合,物质上需要什么给什么、300多名埃方人员作息制度都随中方,斋月照常上班、法定休假日主动放弃、因交叉作业抢进度需通宵加班都无怨言,埃方人员的技术培训也加强了。因为他们从“武船”专家的实际行动中深切体会到,中方在努力提前完成项目合同的同时,还拥有一颗帮助埃方经济发展和提高工人技术的“真心”。
  9811工程尚未结束,埃及方面已经考虑将原先准备交由他国修理的船舶也改由“武船”承担,双方正在进行有关谈判。而一心想打出国门的“武船”也通过这个项目摸索到在海外投资的经验教训,下一步准备开设埃及办事处、在苏伊士建合资企业,扩大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业务。
  成功使工人们体会到,“武船”的技术以及掌握技术的武船人在中东是完全有竞争力的;拓展埃及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朱镕基总理4月底访问埃及时在开罗接见了我国驻埃及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朱总理特别强调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克服困难、大胆到海外去开拓市场,要将扩大与埃及这样和我国建有战略合作关系的友好国家的经贸合作当作我们的一份责任。朱总理的指示已经成为9811工程全体专家的行动准则。
  (本报开罗5月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