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阅读
  • 0回复

三亿专款雪中送炭 千所小学改换新颜 广东着力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07
第1版(要闻)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

三亿专款雪中送炭 千所小学改换新颜
  广东着力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
  编辑点评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省份,今天在教育上又先行一步——免收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让一部分困难学生先享受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品尝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结出的果实。
  这一举措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免收农村特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根本解决了农村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的问题,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深得民心之举。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素质提高,就没有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实现现代化、提高民族素质的起点。广东的做法说明,只有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才能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本报广州5月6日电 记者温红彦、刘霄、王可报道:我们常常轻松而随意地使用“座无虚席”来形容观者的众多、来烘托场面的精彩。新中国的义务教育为追求“座无虚席”,筚路蓝缕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座无虚席”在广东省的每一所农村中小学的课堂上成为现实。去年秋季以来,广东已基本做到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对于广东省委、省政府来说,这四个字并不轻松,因为它承载着全省88.8万贫困中小学生书杂费全免的义务教育;这四个字沉甸甸,因为它意味着从今以后全省每年须支出3亿多元的财政专款。
  在广东省16个贫困县之一的清新县高田镇看到,镇里的西坑小学各间教室真的“座无虚席”。校长张浩中告知,全校260个学生,有50个学生书杂费全免,而往年,开学三四周了,他们的座位还空着。清新县今年春季开学时,第三天全县小学生回校率就超过99%,这在往年是从未有过的。农民们感激地说,党和政府出钱解决孩子的书杂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送孩子读书!
  农民的感动缘自政府的行动。去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积极部署:通过省财政专项补助,对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书本费,全省88.8万中小学生可以免费读书,免收金额3.32亿元。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有800多万人,这意味着每10个学生中,就有1人享受全免的待遇。
  政府的行动来自党政领导班子认识的提高。广东省委、省政府是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来做这项工作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让农村困难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而使农村困难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是最根本的关怀。省委书记李长春说:要保证一个不漏。省长卢瑞华说:需要多少钱就拨多少钱。
  这一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深得民心。省教育厅负责同志说,省委、省政府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的地位,我们教育系统的干部体会最深,常常是我们要一块钱,省里给一块五甚至两块钱。为解决原来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省财政在前年增加转移支付资金5亿元基础上,去年又新增3亿元。在资金投入上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负担,有力地巩固了“普九”成果,使我们干劲倍增。
  继去年采取重大举措之后,广东省今年又推出一个重大举措:在年内加快改造革命老区和山区1000所农村小学,省财政为每所小学补助30万元,共计3亿元,要求将有危房的学校改造成规范化学校,乡镇中心小学要建成有规模、上水平的学校。副省长李鸿忠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为了落实政府义务教育的责任,着眼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也是为了进一步体现教育公平,力争让所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个起点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