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真理光芒映晚霞——记总参谋部退休工程师李荫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07
第1版(要闻)
专栏:

真理光芒映晚霞
——记总参谋部退休工程师李荫浓
新华社记者 马晓春 本报记者 贾昭全
  2002年4月12日,对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退休工程师李荫浓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64岁的李荫浓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实现了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在心里默诵着:“党啊,我一定为您奉献出全部余热!”
  (一)
  “辉煌八秩伴艰辛,继往开来奏强音;九项业绩三经验,‘三个代表’是党魂;生产文化领先进,根本利益为人民;胜利航向党指引,神州傲立民族林……”这是李荫浓在聆听了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会的讲话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的诗句。
  那些日子里,李荫浓一遍遍地收听、收看和阅读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回想起我们国家80年走过的历程,从山河破碎到港澳回归,从百年屈辱到民族振兴,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的理解。他在心得体会笔记中写道:“从‘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我看到了共产主义的光辉前景,对党的事业和未来充满信心。”
  那些日子里,尚未加入党组织的李荫浓,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积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有生之年为党的事业继续做贡献。他感到自己要求入党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这样强烈。他又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写道:“‘三个代表’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照亮了我晚年的生命征程。我不能再徘徊在党的大门之外了,只有投入到党的怀抱,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和快乐……”
  今年以来,李荫浓又多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期望“在党的旗帜下,奉献余生”。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党委对李荫浓的入党申请格外重视,多次派人与他谈心,上门为他讲党课。4月8日,所党委经过讨论认为,李荫浓符合党员标准和条件,一致同意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二)
  对于李荫浓渴望入党的举动,有人热情支持,也有人不理解。不管别人怎么说,李荫浓没有动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0世纪6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李荫浓,从小失去双亲,是政府和乡亲们资助他完成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学业。大学毕业时,李荫浓坚决要求入伍。他认为部队这所大学校是个最能锤炼人的地方,而国防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具有一定专长的人才。他说:“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养育我的祖国和人民。”来到工程兵科研三所后,李荫浓把满腔热情倾注在科研工作上,很快取得了两项研究成果并获奖。领导和战友们祝贺鼓励他,他工作的劲头更足了。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时,积极向组织靠拢,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先进分子,更好地为党工作。为此,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令人遗憾的是,不久“十年动乱”开始了,李荫浓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却被说成是“走白专道路”,哪有“资格”入党。
  “十年动乱”结束后,为提高教学质量,使被耽误的一代青年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应地方政府的请求,部队抽调一批专业骨干到偏远的中学代课,李荫浓便是其中之一,而且一去就是14年。这期间,李荫浓刻苦钻研,勤奋工作,教课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所教的化学课在洛阳市统考中连续12年夺得第一。地方教育部门看到李荫浓教学有方,一再挽留。李荫浓虽然在地方工作,人却属于部队,由于关系不顺,他几乎成了“被遗忘的人”,入党的事也被搁置下来。1993年,李荫浓回到了工程兵科研三所。这时,由于所里科研方向调整,他专业不对口,感到自己“能力有限,贡献不大,没有达到党员的标准”,就没有再写入党申请了。1998年,年满六旬的李荫浓,带着未能入党的深深遗憾退休了。尽管这样,他的人生追求和坚定信念没有改变,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和改造。
  退休后,拥有更多自主时间的李荫浓,开始认真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映红了晚霞,让他越学心里越亮堂。在与“法轮功”的斗争中,李荫浓始终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歪理邪说,表现出了一名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本色。一次,李荫浓在一家书店发现有宣扬伪科学的书,平时从不与人计较的他,竟面对面地与书店经理争了起来,直到书店经理答应把这些书销毁,他才满意地离开。
  (三)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大学生李瑞桃收到了李荫浓寄来的包裹——全是有关“三个代表”的理论书籍,还有李荫浓的学习心得体会。对于李瑞桃来说,她已是不止一次地收到这样的礼物了。现就读于师范学院的李瑞桃,是几年前李荫浓资助的贫困学生。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李荫浓不仅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而且身体力行“三个代表”。他关心群众的疾苦,满腔热忱地资助贫困学生。
  李荫浓说:“我曾是教育工作者,培养、关心、帮助和教育下一代是我这个老兵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革命事业的接班人。”1998年,李荫浓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湖北罗田县小学生董应龙。此后,他又先后资助了11名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李荫浓的退休金不多,也没有什么额外收入,生活并不富裕。资助这些孩子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他省吃俭用,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衣服破了缝缝补补将就着穿,尽量不买新的。有些人劝他不要太苦了自己,他总是说:“我是属牛的,所需无多,一把‘草料’足矣。我虽然清苦了些,但看到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健康成长,我打心眼里高兴,感到自己精神上很富有,很充实。”
  李荫浓在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孩子的过程中,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他们传授文化知识。只要有机会,他就面对面地给孩子们讲授化学课,还绘制了“中学化学复习一览图”、“中学化学无机反应知识网络”,送给自己所资助的孩子和他们的同学。他复印送出的自己整理的化学讲义,摞起来有几米高,而且都是无偿的。
  李荫浓关心下一代,不仅注意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他给年纪小的孩子寄革命英雄故事读物,给受助的中学生、大学生寄政治理论书籍。他所资助的中学生裴燕对他说:“谢谢您给我送来了这么好的精神食粮,我一定从头至尾地认真学习。”另一个学生冰儿说:“您尽管放心,我们一定刻苦读书,好好做人。”
  李荫浓关心少年儿童,组织上也很关心支持他,推举他为实施“春蕾计划”先进个人。最让他激动的是,组织上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人生豪气在,肝胆报神州。”这就是李荫浓——一名老战士、新党员追求政治进步的心路历程和庄严承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