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写给张永平母亲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08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军营巡礼

写给张永平母亲的一封信
  编者按:今天,我们向读者推荐一封感人至深的信。这是新华社记者和本报记者在采访张永平事迹的过程中,写给他母亲的一封信。
  张永平生前为南京军区某师党委常委、装备部部长。在他22年的军旅生涯中,始终把干好每项工作看作最幸福的事,把为提高战斗力而创新看作最要紧的事,把牺牲奉献看作党员干部最该做的事,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勇于吃苦,忘我工作,终因劳累过度,于2001年10月7日殉职于工作岗位,年仅40岁。
  敬爱的张妈妈:
在采写永平事迹的这些天里,我们几次提笔,又几次放下。我们实在不忍心让您过早地知道这个不幸,更不忍心再次刺痛您那颗受伤的心。
  我们知道,23年前,边境烽火还在燃烧,是您鼓励儿子报考军队院校。永平刚刚踏入廊坊导弹学院,他的父亲就英年早逝。身为吉林省优秀幼儿教师的您默默承受着巨大的悲伤,不让家人把噩耗告诉永平。直到一年之后,第一次探亲的永平捧着优秀学员证书回到家,您才让他亲手安埋了父亲的骨灰。
  万万没有想到,22年后,同样的不幸又一次降临您的身上。就像当年您瞒着永平一样,这一次,人们一同瞒着您——无论是永平的妻子还是永平的战友,谁都不忍让承受了中年丧夫悲痛的您再去承受晚年丧子的悲怆。
  当您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您的儿媳胡文红和永平部队的领导已经赶往您的身旁,他们是专程去向您报告那个隐瞒了您整整7个月的沉痛不幸的。再过几天,新闻单位就要报道永平的事迹,永平牺牲的消息再也瞒不住您了……
  拥有一副铁塔般身躯的永平是去年9月28日早晨突然晕倒在上班路上的。
  就在几个小时前,永平还主持召开装备部党委会,研究部署总部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议结束后,他又接着撰写装备建设的研讨材料,直到凌晨两点。
  苏北的秋夜,已有几丝寒意,可永平办公室的空调却始终开在最冷的地方。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一有任务,他就像一团燃烧的火。此时,距总部考核验收只有两个月时间,办公楼前的倒计时牌上写着他的两句话:“奋力拼搏60天,保证现有装备全面形成作战能力”。
  永平的许多战友在向我们述说永平的时候,都哭着说,没有尽好保护永平的责任。去年5月,师里组织团以上干部体检,看上去结实硬朗的永平被查出患有胆结石、肾结石、高血压、糜烂性胃炎4种病症。大伙劝他住院,可永平总是一脸的不在乎,拍着胸脯说:“就凭这副身子骨,再拼20年有啥问题?!”随后,他便带着部队驰骋大海,练兵去了。提起永平,师政委朱生岭几度泣不成声:“如果当时就把永平强按在医院,兴许就不会发生意外了。”
  话虽这么说,可谁又能劝住干事业不要命的永平呢!9月29日,刚刚醒来的永平又把部属召集到病榻旁一项一项地安排工作。就是他留给部队的最后一篇文章——《全师现有装备形成作战能力建设方案》,也是一边输着液,一边修改定稿的。
  10月6日,是永平走的前一天。白天,师装备部副部长史美章带着几位科长来探视。一见面,永平就急切地询问装备建设进展情况。谈话间,大家见永平满头是汗,用手顶着腹部,便劝他安心治病。晚上,永平吩咐驾驶员小陈:“把油加满,明天我回部队看看。”
  谁知,第二天一早,永平的病情突然恶化,虽经全力抢救,却再也没有醒来……
  战友们无法相信一个燃烧的生命会突然停止燃烧;他们静静地守候在病房周围,多么盼望平日里风风火火的永平是在熟睡呀。
  永平的妻子更不能接受这残酷的现实:每一次感冒发烧,永平总是冲个凉水澡又投入工作。结婚11年,生龙活虎的永平从未躺倒过,没给她一次病榻前尽妻子责任的机会。抱着永平的遗体,文红悲痛欲绝:“如果我们能从头再来,我愿放弃一切,好好照顾你、陪伴你。”
  医院最终确诊永平患的是心原性猝死,这种病俗称“过劳死”。
  闻知永平累死在岗位上,南京军区司令员梁光烈、政治委员雷鸣球潸然泪下,两位将军为失去一位优秀的中层领导干部而痛惜。正在南京军区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高度评价永平模范践行“三个代表”、“尽忠报国,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嘱托部队照顾好您老人家,抚养好永平的后代,安排好永平妻子的工作。
  敬爱的张妈妈,我们是从永平的一本日记中得知您已78岁高龄了,在这本日记中还记载着1月2日是您的生日。
  听文红说,去年初,7年没有探过亲的永平,专程回了一趟老家给您祝寿。假期刚休了一半,牵挂着部队的永平就坐立不安了。儿子的心思哪能瞒过母亲的眼睛,您对永平说:“队伍上的事要紧,闲下来的时候多打几个电话就行了。”
  可永平难得清闲啊——全师几万件武器装备,都装在他这个部长的心里。甭说你们母子团聚的时间少而又少,就是文红和孩子随军后这6年,他们一家人相处的时间算起来也不足两年。永平在大连工作的二嫂嫁到您家20多年了,第一次见到永平,竟是在他的追悼会上。
  当初,文红舍弃大学所学的专业和即将晋升工程师的机会,从长春随军来到部队,永平竟连续9个月忙得没顾上帮她找份工作。后来,还是凭着自己的成绩,文红被招聘到距部队100多公里的连云港一家公司。打那儿,他们又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前年,单位里分给文红两间住房。永平说,等他有了空闲,一定把新居装修一下,把您老人家接到连云港住上一段日子,好好陪您看一看大海。可永平这份孝心最终也没能实现。今年元月,当文红以永平的名义给您寄上生日贺卡和500元钱时,她深深体味到了当年您以父亲的名义给儿子写信时,所承受的那种痛苦的煎熬。文红说,那会儿,她心都碎了。
  如果说人们是在有意对您相瞒永平牺牲的噩耗,而对您疼爱的小孙子却无意相瞒。不谙世事的小张程还不懂得爸爸的离去意味着什么。在与孩子断断续续相处的日子里,永平留给孩子的最深记忆,是病重期间辅导孩子写的一篇叫《快乐卡丁车》的日记……
  敬爱的张妈妈,永平是那样深沉地爱着您,爱着他的孩子和妻子。在文红的手机里,至今还珍存着永平生前发给她的最后两条短信息:“老朋友,我想你”;“永远的爱你”。
  然而,正如您所教诲、所期望儿子的那样,永平把更多的爱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并为此燃尽了永远40岁的生命。
  敬爱的张妈妈,今天,可以告慰您老人家的是——
  永平牺牲的第二十七天,他所在的集团军党委作出了向他学习的决定;
  永平牺牲的第五十一天,他所在的师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师;
  永平牺牲的第九十天,他的事迹纪念馆落成。
  永平部队的领导告诉我们,如果您的身体许可,这一次他们将把您接到部队,让您好好看一看永平生前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纪念馆里的永平、看一看您喜爱的大海。到那时,全师官兵将以部队最庄严的礼仪接受您的检阅,深情地向您唤一声——“亲爱的妈妈!”
  ……
  随信寄去600元,代永平献上一份孝心,并祝您健康长寿。
  新华社记者 贾永 李大伟
  本报记者 郭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