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多听老百姓的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08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多听老百姓的意见
赵振宇
  今年武汉召开“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武汉的公厕太少了”;而有关部门说,按照国家规定每平方公里应建的公厕数来计算,武汉公厕数量已经达标。参加座谈会的一位市领导说,厕所是多是少,还是多听老百姓意见。他要求市政府认真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
  据报道,武汉市长期以来统计公厕参照的标准是一九九○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当时城区人口四百万,公厕达标没问题。到二○○○年,中心城区人口已突破四百八十万,再加上百万流动人口,需要公厕一千四百座。而公厕的实有数又是多少呢?一九九八年尚有九百九十九座,最近调查显示已减至九百三十座。按照十多年前的标准,武汉的公厕是达标了,但是,十年后城区发展了,人口增加了,老百姓的要求高了,过去的标准是否也该随之作一些改变呢?
  这样调查研究一下,就知道老百姓所言不虚。市政建设的全局未必老百姓都清楚,但事关吃喝拉撒睡,老百姓有切身体验,多听他们的意见,决策不会有大错。
  多听老百姓意见,应充分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就拿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来说,固然需要经过专家们科学论证,有的还需要报请上一级领导机关甚至国务院,通过一定的程序讨论批准,但是,市政建设大都与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对此,老百姓应有发言权。市民们有什么反映和呼声,有关部门需认真听取,以此来修正和完善规划。说到底,在这些问题上,老百姓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应成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时时处处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关心老百姓的利益,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人民的政府”,我们很好地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多听老百姓的意见,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行之有效的渠道和程序保证其实现,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里话有地方讲,讲了有人听,听了有回音。现在一些城市将市政建设规划和建筑模型、草图公之于众,让老百姓提意见并投票,最后选定正式建设方案。这样的渠道,这样的程序,使市民们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增强了市民的责任感,调动了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于加强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大有好处。当然,人多意见多,也有不一致或不正确的时候,这没有关系。政府的责任就是在倾听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择善而从,经过科学、民主、公开的议事程序,就改革和建设的大事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样的决策一定会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拥护。
  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要我们在所有工作中都自觉地坚持这样做,就能够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到实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