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调整不只是“种多种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14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调整不只是“种多种少”
  新华社记者 蒲立业
  依靠无公害、打品牌、网上销售、建窖储藏这些新招,哈尔滨人把大白菜产量剧增带来的供大于求矛盾轻轻化解了。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调整结构,发展高效益农业,眼睛不能只盯着种多种少、种这种那,还应在多个环节上开动脑筋。
  近几年,在形成买方市场、农产品卖难的压力下,人们对调整农业结构的紧迫性、重要性已形成共识,但对如何调整却有不同理解。一些地方的调整思路还不够宽,仍停留在简单的作物调整、品种调整、产业置换层面上。看到粮食不好卖了,就改种蔬菜、水果;等蔬菜、水果烂市了,又转而大搞养猪养鸡,一路紧跟慢跑,不断来回折腾,虽在调整初期能赚些钱,但最终却都陷入了产品价跌卖难的境地。其实,调整的天地十分宽广,从选择品种、生产方式到销售渠道、加工增值等环节,都大有文章可做。简单说来,农业调整要牢牢把握“优、全、便、健”四个字。“优”就要保证产品的鲜活度高、外形美、风味好;“全”即种类齐全,尽量做到周年平衡供应;“便”是要方便购储、方便携带、方便食用;“健”指营养、安全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
  从哈尔滨人调控白菜市场的这些新招中,人们看到:种惯了的产品一样会有出路,种多了未必是坏事。市场需求是多层次和不断变化的,决定需求的因素不仅是“喜新厌旧”,还有消费方式、消费时尚。如果调整只在“种多种少”上做文章,我们就难免会陷入“多了砍、少了赶”的怪圈。相反,多管齐下调整结构,我们就能开辟一片崭新天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