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坦对质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0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坦对质疑
朱梦魁
  新加坡《联合早报》最近有一篇《西方为何质疑中国繁荣?》的署名文章。作者的眼光在于从战略高度审视一些质疑中国经济腾飞的论调,剖析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率说三道四者的思想根基。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前某些西方人士怀疑中国经济的景气甚至诋毁,以致唱和呼应、渐成时髦,这究竟是为什么?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日本的23.1%,德国的57.8%,英国的76.4%,法国的84.0%,已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六位。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并不是数字编织的神话,而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与中国相比,美国的经济景象则显得差强人意。据《财富》杂志提供的信息,美国500家大公司去年的利润总额为2060亿美元,比2000年猛跌了53%。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认为美国经济的前景“还不明朗”。
  经济势头对比的反差引发了某些人心理的失衡。在偏见驱使下,美国和西方的一些人陷入了雷同的思维模式,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水分”,并在枝节问题上小题大做,诋毁中国经济的总体成就。显而易见,质疑者的动机仍带有冷战思维的深刻烙印,为了维护所谓西方“民主优势”论的信条,居然武断地将中国的繁荣说成是“假”的,是“偷美国的”。在蓄意质疑的基础上,担忧、诋毁和如何对应的鼓噪便接踵而至。继去年7月《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在美国出版后,竟然引起学界和政界的推波助澜,称中国经济是靠几百亿美元的外资支撑的,警告不要把钱扔进“无底洞”云云。这些奇谈怪论已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学术质疑了。
  诚然,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复杂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中国经济正实实在在地向前发展挺进,这是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近,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公布的2001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告》显然更有说服力,它对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给予了肯定。该报告指出,在许多国家都陷入衰退的时候,中国拉动内需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日前,在太平洋地区经济理事会会议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讲话中说,我们应当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有中国这个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将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当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无论对亚洲还是对世界都是有益的。那些对中国繁荣的现实心存疑虑或不愿接受的人们,应当从马哈蒂尔的见地中得到启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