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另一条平行的外交渠道”——政党外交引人瞩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0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另一条平行的外交渠道”——
政党外交引人瞩目
周余云
  在当今世界中,政党政治存在于绝大多数民族国家中,在许多国家是主导的政治形式。作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政党间的国际交往近年来不断扩大,政党外交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已成为实践中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政党不仅主导一国内政,而且也影响一国外交,并通过外交政策的传感作用牵动着国际政治。
  作为政治权力的主角,政党在组织政府,制定、执行和监督国策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党对外交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不断扩大,政党政治成为影响政府外交决策的重要变量:执政党通过其领导的政府、控制的议会直接参与外交决策;在野党则通过议会斗争等途径,间接制约和牵制本国对外决策。日本自民党把在野党对外交的作用归纳为“外交机能的补充”。
  一国的内外政治相互影响,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经常盘根错节。国内政治可以直接造成国际政治方面的后果,国际政治反过来又影响国内政治。因此,作为国内政治主要内容的政党政治与国际政治是紧密相联的,执政党的易位会引起国际政治的连锁反应,这是人们密切关注一国大选尤其是获胜党对外政策取向的重要原因。
  在传统的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是唯一的行为主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从主权国家一个层面扩展到主权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多个层面。政党(包括政党间的国际组织)作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一方面可以表达不同社会阶层的意愿和要求,牵制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和提供非政府性的对话和信息渠道,使得国家间的交流和沟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解决国家和政府组织不便于、不愿意、不应该介入的双边事务和国际问题。因此,党际关系已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主线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牵动着国际关系。平等的党际关系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政党间双边和多边交流不断扩大,推动了政党外交的产生,丰富了现代外交的内容与形式。
  各国政党的舞台首先并主要立足于国内,但任何一个有抱负的政党决不会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一国范围内,都会有视野广阔、容量宏大的对外战略考量。同时,生态污染、恐怖主义、水资源、能源、人口、贫困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需要各国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加以协商探讨。此外,政党能否有力应对并引导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直接决定了各政党的政治生命力。因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和对话合作推动了政党间的国际交流。一些政党领导人认为,政党交往有着政府交往无法替代的作用。有些政府做不到的事,政党之间可以做到。有的党认为,没有政党关系,两国关系是不完善的。有的执政党则把党际交往看成是两国间“另一条平行的外交渠道”。
  随着政党双边交流的深入,政党多边组织也在发展。一些意识形态相同或相近的政党,为了协调关系,根据协商确定的宗旨组成了国际性、地区性的跨国政党组织。目前,国际性的政党组织有社会党国际、基民党国际、自由党国际和保守党国际等;地区性的有欧洲社会党、欧洲人民党、拉美政党常设大会、美洲基民组织等。这些政党组织活跃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就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有“小联合国”之称的社会党国际现拥有143个成员党,遍及世界各个地区。目前,在欧盟15国中有9个成员党执政或参政,其政策纲领影响了国际意识形态的风向,它的专门委员会(如勃兰特委员会、帕尔梅委员会)提出的研究报告对西方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了一定影响。基民党国际已吸纳了80多个国家的近100个政党。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社会党国际、基民党国际和欧洲人民党等一直是积极的推动者。
  政党作为国际关系的新型行为主体介入双边或多边外交领域,催生了政党外交,丰富了现代外交的内容与形式。现代外交已突破了单一的传统外交,发展成为总体外交:从参与主体看,政府外交、首脑外交、政党外交、议会外交等同时并存;从内容看,经济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等并行发展;从性质看,官方外交、民间外交相辅相成。
  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工作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外交往。党的对外工作开始于党的创立时期,为争取国际进步力量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支持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对外交往为打破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拓展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认识和把握新的时代特征,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拨乱反正,对党的对外工作进行了重大的历史性调整,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逐步恢复了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友好关系,开拓了与发展中国家民族民主政党交往的新领域,同时,本着“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精神,开启了与西方社会党交往的大门。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往格局。到目前为止,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党的对外工作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