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战前该如何“磨枪”——关于中国足球队备战世界杯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2
第3版(国际·体育)
专栏:

战前该如何“磨枪”
  ——关于中国足球队备战世界杯的思考
  本报记者 任维东
  自4月19日抵达昆明首次开始备战世界杯以来,中国队的集训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光。眼下,距离世界杯开战只剩下20来天的时间了。“大考”将至,国家队如同备考的小学生正在紧张地做最后的准备。
  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面对强手如林的世界杯,初试身手的中国队,在最后的日子里,该如何把自己的“枪”磨得快一些、亮一些呢?在红塔基地采访、观看国足训练多日的笔者不揣冒昧,在此谈点粗浅之见。
  基本功需巩固提高
  虽然中国队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终于打进了世界杯,但是在世界足球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代,中国队技术水平之粗糙是有目共睹的。对此,绝不能因为进了世界杯就沾沾自喜,忘记了自己的弱点。
  4月27日的中韩对抗赛之后,曾有媒体做过本场比赛的技术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这场结果0∶0的比赛中,中国队传接球一项的成功率只有32%,而韩国队传接球的成功率却高达68%。难怪我们总是逢韩不胜。传接球这样最基本的一项功夫,在我们的国足脚下竟是如此的不济,试想,在世界杯赛场,面对技艺精湛的外国高手,将如何抵抗?
  怪不得在昆明进行的第二阶段的集训中,主教练米卢每天总要花些工夫让队员们练习传接球。在5月7日上午的训练中,除了队员们自己练习短传配合外,米卢还在绿茵场上用40个红色的塑料小圆锥体布下阵势,让全体队员演练带球过人技术,老米还亲自做示范,一练就是20分钟。
  因此,在为数不多的准备时间里,国家队不必去练习那些所谓“一剑封喉”的绝招、怪招,倒是应该多练练传接球一类的基本功,争取传到位、接得住,并巩固提高,为比赛奠定良好基础。倘若球也传不好、接不住,又怎能搞好防守和反攻呢?
  防守反击乃是上策
  防守反击听起来的确是句老话,但对中国队来说却是在世界杯上取得好成绩的制胜法宝。看看小组中的巴西、土耳其队,抑或是米卢从前带过的哥斯达黎加队,特别是老牌冠军巴西队其进攻力量之强,是不容置疑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防守好了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进攻”。如果对手的攻击在我方固若金汤的防线面前屡屡无功而返,岂不是大挫他们的锐气,给我方增强了信心、赢得了时间,还可乘机来个快速反击,说不定能获得以弱胜强的奇效。从古到今,无论是战场还是球场,这样的战例不胜枚举。
  而中国队的防守一直令人担心。在近日同老冤家韩国队的对抗赛上,中国队的右路防守屡屡被突破,也是明证。因此,从对手和自身的实际出发,国家队应该多花些时间苦练防守,譬如怎样化解对方在我门前的抢点包抄、队员之间如何相互协防补位、避免给对手制造点球的机会等等,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再图反击之策。
  热身赛不必太在意
  原定与尼日利亚队的热身赛因为该国的空难事故而泡汤,后经中国足协的努力,热身对手临时换成了泰国队,人们大可不必对此表示失望。记得米卢在中韩对抗赛前答记者问时曾说过这样的话,热身赛实质上就是友谊赛,虽然所有的比赛都想赢,但是他更看重世界杯的比赛。不愧是聪明、老练、实用的米卢。
  热身赛的目的实质上就是练兵,演练自己排兵布阵的战法。所以,不必在乎热身赛的多少,也不必过于在乎热身的对手是否是世界强队。如果过于看重热身赛,非要争个输赢、拼个你死我活,导致过早暴露我方实力和战术思想以及队员受伤等而影响世界杯比赛,决非明智之举。关键是要以我为主,从世界杯小组对手和自身的实际出发,苦练克敌本领。
  心态调整十分重要
  纵观中国队在以往重要的比赛中发挥不好或是出现先赢后输的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心态没有调整好,常常是想赢怕输而紧张焦躁,导致动作变形、失误频频。说穿了,是心理压力太大。米卢执教中国队后,一直在队中倡导“快乐足球”,挖空心思地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气氛,让队员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都感到是在享受一种娱乐。应该说,这是米卢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队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就全都解决了。
  几经磨难、尝遍酸甜苦辣而首次闯进世界杯决赛圈的中国队,在享受了一番出线的快乐之后,面对小组中巴西、土耳其等强手,难免又有几分紧张。虽然中国队被公认为世界杯所有参赛队伍中的弱旅,但是海内外也有舆论在高抬中国队,也有人乐观地估计中国队将进军16强。在此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参加世界杯的新手,要老实承认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不要成天想着如何创造奇迹、挺进16强。要紧的是放下想赢怕输的心理包袱,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做到败不馁而胜不骄,一展中国足球的风采。倘能如此,即使不能打进16强,也是可喜可贺的。(本报昆明5月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