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死结远未解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3
第3版(国际)
专栏:热点对话

死结远未解开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编者按:经过一段令人揪心的血腥冲突后,近日来的巴以局势多少让人感到缓了一口气。到底怎样看待目前的中东局势?就此,本版请本报驻埃及和美国记者谈谈他们的看法。
  本报驻埃及记者徐平:从表面看,巴以局势较前缓和了一些,但围绕巴以冲突的一些根本的制约因素并没改变,中东和平进程恐难乐观。阿拉法特重获自由可以说是沙龙想要抛弃他的失败。不过,阿拉法特目前处境仍很艰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伯利恒圣诞教堂事件的解决过程中,阿拉法特同意被以色列通缉的13名巴勒斯坦人经塞浦路斯到第三国。由于这些人分属包括一些极端组织在内的多个巴勒斯坦组织,其最终命运如何也是对阿拉法特政治生命的一个挑战。巴勒斯坦现在实现的是相当有限的自治。在以色列军事占领的情况下,一些誓死与“犹太敌人”不共戴天的极端组织使阿拉法特左右为难:管又管不了,不管又不行。
  本报驻美国记者王如君:美国媒体普遍认为,布什政府中东政策既“没有确定的和平计划”,也“没有有效的具体步骤”。布什的公开表态也往往是左右摇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布什的个人风格与前总统克林顿不同。布什不喜欢“花架子功夫”,更注重的是实际效用。在问题解决之前,布什并不在乎“贴什么标签”;2.巴以冲突由来以久,双方积怨太深,无论采取什么法子,都不可能短期内实现全面和平;3.布什的内阁班子中对解决中东问题的方式存在分歧。国务卿鲍威尔倾向于美国起积极的领导作用,而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则赞同先旁观,让沙龙干了再说;4.犹太裔势力在美国影响强大,布什不能不为今年的国会中期选举和两年后的总统大选考虑。
  其实,对于巴以冲突,偏袒以色列是美国历来的国策,布什政府不会变,也不敢变。从最近的表现来看,布什政府对以色列及沙龙的态度是既支持又节制。布什明确表示,以色列“有权自卫”,但也不希望沙龙搞得过头,从而惹翻整个阿拉伯世界,给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带来损害;而对巴勒斯坦及阿拉法特则是既压又拉。一方面压阿拉法特采取行动遏制巴方的极端组织及人士,另一方面又拉阿拉法特走向谈判桌。应当说,布什政府对巴方态度还是有所改变:一是正式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二是公开承认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人接受的领袖”,是“必须参与巴以和谈、改组巴勒斯坦安全部队的关键人物”。
  徐平:以色列总理沙龙只允许巴勒斯坦成为一个主权有限的国家。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防卫墙行动”,表明今后只要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自杀性暴力行动不停止,他就会随时派出军队在巴勒斯坦地区发动军事打击。因此,以色列在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完全在预料之中。沙龙不会认识不到军事镇压不可能完全杜绝巴勒斯坦自杀性爆炸行动,但企求通过类似行动大大减少这种暴力行动的发生,然后再千方百计严格控制巴勒斯坦人出入,试图通过“绿线”、电网等将巴以完全隔离开来,以保证以色列人的安全。与此同时,他一步步地将阿拉法特逼入绝境。不管巴以局势如何发展,只要沙龙在台上,他的上述目标就不会轻易放弃。
  王如君:近日有消息称,布什同意在未来巴勒斯坦政府中架空阿拉法特。虽然美国政府发言人对此说法加以否认,布什也亲自出来辟谣,但还是引起了媒体的种种推测。《华盛顿邮报》甚至说,布什政府正在讨论一项有关巴勒斯坦政治改革的计划,将来让阿拉法特担任巴国家元首,但要设立总理一职,独立主管外交、安全和经济事务。有媒体评价说,“尽管包括布什在内的美国政府官员说过,他们愿意与作为巴勒斯坦领导人的阿拉法特打交道,但他们从来没有表示过不乐于看到有人取代阿拉法特”。
  总之,对于巴以冲突,美国还是希望尽快解决。布什政府这方面有三个考虑:第一,巴以冲突一旦全面激化,极有可能引发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战争,这肯定会危及美国的石油安全;第二,巴以冲突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国际原油价格有可能会暴涨,使刚刚开始走向复苏的美国经济会受到重大负面影响;第三,巴以冲突反复不断,美国没法对伊拉克动武。美国本来准备将伊拉克萨达姆这个“眼中钉”拔掉,但巴以冲突势态一再恶化,美国这边“灭火”都来不及,哪还能有工夫对伊下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