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加入世贸先育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5-13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加入世贸先育才
  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祖月
  ●入世意味着企业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
  ●人才不但是企业的一项生产要素,不但左右一个企业的荣枯,更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引发出人才需求的第三次高峰。如何开发与利用适应于WTO时代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中国企业在当前国际、国内竞争中所应采取的首要行动。
  首先,人才竞争全球化。人类的脚步刚刚跨入21世纪的门槛,全世界每年就有2万多亿美元需要寻找投资场所,谁能争取、驾驭这些游资,谁就有了主动权;与此同时,800多万项先进技术与专利,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谁能获得、掌握这些技术,谁就能先声夺人;每天将有600亿单位量的信息向全球发布,并且以20%的年增长率递进,谁能接受、处理这些信息,谁就有了致胜的武器。加入世贸意味着企业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
  其次,人才流动全球化。人才流动是无国界的。任何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无不在选人、用人、管人、留人上下功夫,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发达国家之所以处于高科技的经济领先地位,是世界各地人才聚集的结果。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才不但是企业的一项生产要素,不但左右一个企业经济的荣枯,更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中国的企业要想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以人为本,人尽其才。
  中国是居于世界人口第一位的泱泱大国,只有4万名注册会计师、10万名律师,这与13亿人口的比例极不协调。再就MBA人才而言,加入世贸后至少需要30万,以目前每年培养3000名的速度计算,实现这一目标需要100年。
  一方面是企业急需人才,另一方面是人才的大量浪费,各大专院校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说明院校的专业设置脱离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用全新的思维和模式培育人才:作为学校,应调整教育结构,修改教育内容,学用结合,服务社会与实践。作为企业应注重人才的教育投资和人才的储备,用先进的机制吸引、招聘人才,用优厚的待遇善用、挽留人才,用宽松的条件培养、造就人才,使每一个人才都能在属于他自己的领域中发挥专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